近期,多家银行加快优化调整消费贷利率、期限、场景嵌入等,发力消费信贷业务。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驱动下,银行零售金融迎来增长机遇。银行在做好促消费、扩内需的同时,应防范过度授信等风险,推动零售业务稳健增长。
持续下调利率
近期,不少银行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希望抓住提振消费的政策时机,通过提额度、延期限等手段,加大消费贷供给,助力居民消费升级。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年增加1.24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消费贷在促消费和推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能使符合要求的消费者提前实现各类消费,助力消费市场发展,增加消费需求。
实际上,本轮消费贷利率下调始于2024年四季度,并在2025年元旦前后形成集中调整趋势,下调趋势延续到今年3月份。多家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背后受多重因素驱动。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侯力铭认为,一方面是政策驱动,国家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是银行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了客户画像精度,对高信用客群定向降价,以量补价实现规模扩张。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表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压降了银行贷款定价基准。同时,部分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压力缓解也有助于消费贷利率下降。此外,也有个别银行因竞争压力主动下调利率抢夺优质客群。
总的来看,全国性银行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持续下滑。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内卷”消费贷利率,消费贷产品的利率一度跌破2.6%。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同比下降28个基点(BP)。国有银行消费贷最低可执行利率平均水平为3.04%,同比下降26BP;股份制银行消费贷最低可执行利率平均水平为2.80%,同比下降31BP。
不过,多家银行近日表示,接到总行通知,自4月起消费贷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为什么“2”字头消费贷利率被紧急“刹车”?
梁斯表示,银行结合经营情况,上调消费贷利率是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审慎调整。由于个别银行一再下调贷款利率,消费贷价格战愈演愈烈,过低的利率易引发金融套利乱象,扰乱正常的信贷市场秩序。
场景日益丰富
消费贷的用途只能用于消费,而拓宽贷款在教育、医疗、装修等场景中的使用可以促进信贷投放。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贷款能够激发消费潜力,扩大社会消费总量。银行通过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能够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强客户忠诚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近年来,银行加快拓宽消费场景,有效满足不同客群消费需求。在广西柳州市,为支持汽车消费升级,多家银行联合税务部门推出以旧换新专项服务,小微企业用户换车凭借纳税信用可获得银行的低息贷款,换车成本得到有效压降。在福建厦门市,为支持绿色消费,厦门国际银行推出美好生活季主题活动,今年2月,该行联合家居商场,为有家装消费需求的用户提供消费分期贷款,缓解了用户大额资金周转难题。
此外,作为一种兼具消费信贷和支付便利的金融产品,信用卡是银行零售金融的主力军,其广泛适用于诸多场景,也是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力量。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瑞丰农商银行零售金融部负责人胡雯表示,该行通过打造“生活+文旅”新场景,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出浙江省农信文旅场景的首款联名信用卡,覆盖餐饮、洗车、观影等6类高频消费场景,截至目前,文旅卡带动消费近亿元,为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多元支撑。
优化消费贷和信用卡服务是降低信用风险、提升客户体验的关键环节。梁斯表示,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反馈和消费者体验,持续改进产品与服务。针对不同场景特性,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开发与特定消费场景相匹配的定制贷款产品,确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针对特定场景实施精准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通过举办优惠活动、积分回馈等措施,激励消费者使用场景化的贷款服务。
金融提振消费,除优化场景服务外,还应在还款方式上细化举措。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借款人信用记录、还款保障,针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
侯力铭表示,优化还款方式对银行来说,既能降低贷款逾期和违约风险,减少不良贷款发生,也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黏性。因此,优化还款服务对于做好续贷、提振消费市场和促进金融稳定都有积极意义。对消费者来说,优化还款服务,如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等,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短期的还款压力,避免因暂时资金周转困难而导致信用受损,也有助于增强消费信心。
风险还需警惕
目前,各种消费信贷的贷款方式和服务很便捷,利率也在不断下探,但以举债的方式提前消费,仍要警惕零售贷款不良率抬头。
侯力铭表示,对用户而言,过度负债本质上是超前消费需求与收入预期之间的错位。当前信贷门槛大幅降低,部分消费者容易陷入“以贷养贷”或冲动性负债,导致负债压力过大,甚至影响信用记录。尤其年轻群体受消费主义影响,叠加对分期还款压力感知不足,更易发生过度负债。
从实践中看,一些用户为追求超前消费,采用多头借贷。梁斯表示,多头借贷使用户同时背负多个债务,还款压力剧增,一旦收入不稳定,极易出现逾期违约,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专家表示,金融消费者要建立理性借贷观,合理评估还款能力,提前制订预算和还款计划,选择合适的信贷产品,综合计算实际资金成本,增强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确保自身金融健康和稳定。银行应强化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在营销中披露真实费率与风险,共同构建可持续的消费金融生态。
对银行来说,需重视贷后管理工作。梁斯建议,银行要完善监控体系,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密切跟踪贷款资金流向,确保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定期与客户沟通,了解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不断完善贷后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记者 王宝会)
来源:经济日报
日期:2025-04-16 每经编辑:杜宇当地时间4月15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0.05%,标普500指数跌0.17%,道指跌0.38%。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奈飞涨超4%,英伟达涨超1%,特斯拉涨0.7%,谷歌、亚马逊跌超1%,苹果跌0.19%。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盘跌0.49%。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小鹏汽车跌超6
日期:2025-04-15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突破6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展现较强韧性,实现较快增长。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随着出口规模扩大,经营主体也对分散经营风险有更多需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
日期:2025-04-15 来源:人民日报 不等不靠不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实绩实效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主动适应并引领未来的变化,正是把握先机、立于潮头的关键暮春时节,海南传统旅游旺季进入尾声,但三亚国际免税城里依旧客流涌动。许多品牌门店外,消费者排起长龙。提振消费举措激发的消费热情、“演
日期:2025-04-15 4月14日,海信正式发布行业第一电视大单品小墨E5Q Pro,以信芯AI画质芯片、墨晶屏、300Hz超高刷、U+Mini LED光晕控制系统及帝瓦雷环绕音五大行业核心技术,定义2025年电视选购新标准。小墨E5Q Pro新品提供55至100英寸五个尺寸,零售价分别为3699元、4799元、5999元
日期:2025-04-1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稳步推进,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和信心明显提升,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在华布局。就在不久前,4家新设证券和再保险金融机构在上海举行集体开业仪式,汉诺威再保险新设立的再保险运营中心就是其中一家。来到这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已在新启用的办公区里开展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