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羊网评: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2:40:00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启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作为全年一项重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

扎实推进理论武装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上清醒是思想政治坚定的前提,广大教师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补钙强筋健骨,立根固本培元,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当好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引导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做好为学为事为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先要律己,为师更应重德,师德师风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广大教师要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断加强品德修养,涵养高尚情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立身、以德育人,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坚守正确价值取向 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教师则是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者,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相比教书,教师“育人”的责任更重,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领、政治的引导、价值的塑造、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培育,成为学生的精神向导。

在思想观念多样、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广大教师要保持政治定力,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人格底线,凝聚思想共识,塑造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端正躬耕教坛态度 锤炼爱心细心耐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守教育报国理想,陶冶无私奉献精神,加深职业认同,坚定职业信仰,明确意识到教书育人既是职业更是事业,肩负起责任和使命,把教书育人本职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用关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当好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增长学识见识知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信息时代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教师的知识储备必须大大超过教给学生的范围。学无止境,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拜师学艺、强化阅读、培训研修、游学游历等,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社会知识,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教师要拥有科学育人的智慧,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长规律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长,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厚植家国情怀 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广大教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担当起文化传播者和践行者的责任,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忱,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教育家为榜样,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努力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人民教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一 作者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研究中心负责人)

编辑:吴方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