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春雨过后,位于竖新镇竖河村的一片林地内,一朵朵硕大的赤松茸长势喜人,迎来了出菌高峰期。村民们穿梭于林间,忙着采收、分拣、装筐,将这些优质食材销往市场。
“最近是赤松茸的最佳生长期,每天可出产赤松茸30斤左右,等气温再升高一点,最多一天能采收200斤左右,采摘期可持续至5月。”这几天正忙着对接市场的竖河村党总支书记杜红兵说,赤松茸每斤的销售价格在13-15元,生产销售顺利的情况下,亩产可达2万元左右。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肉质爽滑鲜嫩,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杜红兵表示,赤松茸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非常适合林下种植。考虑到赤松茸收获后的土地闲置期较长,村里以轮种模式,在林下种植灵芝、黑木耳等林下经济作物,进一步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据介绍,竖河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耕地面积2600多亩,其中公益林面积1800亩,占总耕地的70%。面对集体资产匮乏、土地资源有限的现状,竖河村决心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几年,我和村两委成员多次外出考察,看到了不少林下种植的成功案例,最终确定了在竖河村发展林下经济的路子。”竖河村驻村第一书记蔡晟翀说。
所谓“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种植食用菌类产品,是一种以林为主、农林复合共赢的经济模式。蔡晟翀介绍,村里不仅争取到了区里“家门口的产业”补助资金,还和上海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对接,邀请他们为林下种植品种和技术谋良策、开良方。“新引进的灵芝,就是上海农科院研发的最新品种,喷粉量少、管理起来十分方便。林下种植,也很契合灵芝喜阴的习性。”
去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竖河村按照“党建引领+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经营,首次在林下试种赤松茸、灵芝等作物,喜获丰收,让村集体收益超过10万元。更重要的是,林下经济作物管护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村民郁超贤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2-5月采摘赤松茸、9-10月采摘灵芝,技术门槛不高,每天能有100多元工钱补贴家用。”
为了积极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竖河村不仅与周边的老年食堂、农贸市场建立合作关系,还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这些优质的林下经济作物销往全国各地,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不断拓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新途径,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杜红兵表示。
记者:郭杨如熠
部分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编辑:焦倩倩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日期:2025-09-01 8月31日,从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宗地SWP-2522、SWP-2523出让,成交价格分别为3670万元、7610万元。据了解,宗地SWP-2522位于万柏林区,万柏林特殊教育学校以东以南、兴华西街以北、规划路以西。出让面积3577.94平方米(5.37亩),其中地块一净用地3507.89平
日期:2025-08-31 时下,正值辣椒采摘和烤烟烘烤的关键时节,麻乍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种植户们抢抓农时加紧采收,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麻乍镇新水村辣椒种植基地,一垄垄辣椒长势旺盛、郁郁葱葱。成熟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清新椒香扑鼻而来。村民帅继华家的辣椒地里,他正和帮忙的村民们穿梭其间,娴熟地挑选
日期:2025-08-28 中国经济网贵阳8月28日讯(记者 宋雅静)28日上午,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市开幕。本届数博会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将举办26场交流活动,34场系列特色活动,1.6万余名嘉宾注册参会,375家中外企业参展。开幕式现场。中国经济网
日期:2025-08-27 湖南日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侯丽霞 袁玉婷)为顺应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趋势,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长沙在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优势,推动“产、学、研、金、贸、用”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长沙市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于 8 月 26 日上午召开了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产业分
日期:2025-08-26 6月24日、28日,因 “村超” 走红的贵州榕江这座网红小县城接连遭遇洪水重创,当地村民直言,这场洪灾堪称 “百年一遇”。一个月后,“村超”火速重启,热血归来。被洪水冲毁的球场仅用八天时间就焕然如新,背后凝聚着全村人的团结一心,也离不开全国各地同胞们的真情驰援。英国导演Jonathan在观赛之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