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翎全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一活动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复旦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并致辞。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钱理群、陈思和、陈子善、孙郁、张晓风、李怡、文贵良、王风等专家学者,路翎之女徐绍羽等亲属代表以及“七月派”作家后人等参加座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视频致辞,座谈会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副教授康凌共同主持。
《路翎全集》出版座谈会现场(出版社供图)。
路翎原名徐嗣兴,以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以后》登上文坛,抗战胜利前后即已成为“七月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矿工题材作品《饥饿的郭素娥》《卸煤台下》等撕开底层生存的残酷真相,又以80万字的鸿篇《财主底儿女们》刻画知识分子的精神裂变。此次出版的《路翎全集》共15卷16册,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主编,收录有路翎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话剧、诗歌、散文、书信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集中收录了多种绝版作品集、集外作品和初次发表的晚年作品,如《祖国儿女》《江南春雨》《野鸭洼》《吴俊美》《乡归》等,是国内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版本。此外,附卷收录的《路翎与我:余明英口述历史》(黄美冰访问整理),是首次面世的关于路翎生平的一手文献。
路翎的创作充满混乱的冲突、矛盾和复杂
座谈会上,吴义勤谈到,路翎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等在文学史上都堪称文学经典,有很突出的文学史地位。同时,他也是“七月派”非常重要的作家,在文学史、文学生活、政治生活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影响。但因为历史原因,路翎研究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廓清的地方:比如他在文学史上的定位,他的文学风格、文学成就、文学思想等,还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吴义勤表示,重新研究和评价路翎的文学成就,准确、科学地定位他的文学史地位,需要文学界、学术界共同努力,前提是尊重历史事实,“只有从史料出发,才能进入路翎的文学世界和精神世界”,而这也正是《路翎全集》出版的特殊意义。
王军表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大厅展出的巨幅油画中,有一个反抗压迫的女性形象,正是路翎小说《饥饿的郭素娥》里的人物。王军指出,路翎是一位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独创性的作家,他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与澎湃的激情,塑造了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意志,不仅拓展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边界,也为中国文学开辟了兼具批判力度和美学张力的实践路径。
刘勇谈到,路翎之于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尤其重要,“在我看来,路翎的人生与创作之路,是一部关于生存与命运、理想与现实、苦难与坚守的史诗。路翎曾一夜之间名扬四海,却又因时代的巨变而沉寂长达30年之久,路翎本身构成了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命题,《路翎全集》的出版无疑为他复杂、深刻、充满矛盾的个性与文字,为他所处的时代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精神资源与思想资源。”在刘勇看来,“半个多世纪以前,路翎对人性、社会、时代的深刻洞察、分析和批判,依然值得我们不断回望和反思,这也是今天出版《路翎全集》、阅读路翎、研究路翎的意义所在。”
《路翎全集》。
刘勇认为,路翎本人和他的创作充满了混乱的冲突、矛盾、复杂,“这种艺术特征,甚至混乱的语气和逻辑,恰恰是路翎创作的魅力。1946年,路翎从生活十年的重庆返回阔别多年的南京,途中目睹肮脏墙壁上凌乱歪斜的字迹。他说:‘我觉得我的周围就是寂寞的鬼魂。就是在这些寂寞的鬼魂之上,奔腾着人间的华彩和喧嚣。’他自己的作品,也常常充满喧嚣的声音,这种喧嚣,既是外部世界的混乱与动荡,也是人物内心的焦灼与嘶吼。在雪中战栗爬行,在枪声、炮声、漫天碎尸中发出兴奋狂喜的叫声,这叫声不是简单的吵闹,而是精神废墟上的交响——既有毁灭的轰鸣,也有新生的躁动。”
刘勇指出,“这种混乱的、混杂的美学特质源自路翎的生命体验,同时也源于(20世纪)40年代整个的历史背景,童年时,路翎目睹了封建大家族的衰败、过早接触到人性和社会的黑暗,青年时代经历了个人与时代洪流的碰撞。路翎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在独特生命体验与20世纪40年代社会巨变背景的共同作用之下,路翎作品充满着愤怒,抗争和绝望的复杂情感,促使他的创作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融合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的多种美学风格,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文学景观,路翎的笔触跨越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剧本及小说,每一种文体都承载着他的独特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创作始终紧扣时代的脉络,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苦难与挣扎,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深切向往。”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表示,《路翎全集》的出版,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这位“文学天才”的创作历程。王卫东说,“从出版角度来看,《路翎全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国内现当代文学出版的空白。此前,国内出版的多为路翎作品的单行本或文集,而此次全集的出版,不仅整理了路翎晚期的珍贵手稿和相关资料,还将其毕生心血之作完整呈现。特别是第9卷书信卷,收录了路翎与胡风等亲友的通信,记录了近现代文学家之间的交往与互助,以及对作品争议的辩护。附卷资料卷则包含《路翎与我:余明英口述历史》《路翎年谱》等珍贵史料,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路翎全集》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从两个方面谈论了路翎在文学史上留下的深刻足迹:“第一个是他小说的独特性。他直面现实的这种战栗的、凌乱而惊恐的意象,这种方法非常独特,让我们想起俄国的康斯坦丁、费定、安德烈耶夫等人的写作。路翎把这些完全内化成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这在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里面是独特的,这种撕裂了时空的表现是很难重复的。他的小说,特别他在短篇小说里表现的那种惨烈性和长篇小说的宏阔性都值得我们重新来打量。第二个就是路翎的文论。他也是一个批评家,他在文学评论里面曾经批评过胡乔木、茅盾、姚雪莹、朱光潜等人,这种论辩性的文字能看出来,左翼文学、革命文学内部争执的一些有趣话题……我个人认为,像路翎这样的作家,在未来文学史的写作里,对他的评价可能比现在要高一些,因为他提供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比当时的很多作家多。”
作为《路翎全集》的主编,张业松表示,路翎的创作生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一生两世”之说:1955年后中断写作,1981年重新开始创作,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直至逝世未曾辍笔。《路翎全集》以全面收集和呈现路翎作品为目标,收录路翎多种绝版作品集、集外作品和初次发表的晚年作品。张业松认为,全集的出版,“可以使我们看到,路翎不仅是历史过程当中的、我们在大学的课堂上那个加引号的当代作家,而且是‘活’在当代的作家。”
“父亲离开我们30多年,但他年轻时讲起故事来的鲜活、生动,凝神创作时的专注,还有晚年长长的沉默都依然如在眼前。”忆及父亲路翎,徐绍羽几度哽咽,“父亲的一生承受着历史洪流带来的冲击。在特殊的年代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遇不公平对待,父亲依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坚守。记忆中,父亲晚年仍然喜爱与书、笔为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他和母亲聊天无数次痛苦地说,‘不能停笔,我还要写’,他这种坚持,其实是他对自己理想的执着,也是他对心目中无数读者的责任,相信他的文学精神不会被时间磨灭,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精神的重压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关爱。”
徐绍羽说,“忙碌之余,他陪着母亲散步,一起做饭、购物、接待来访的客人,他难得的笑容温暖而真诚,让家人安心。尽管生活困顿,父亲多年认认真真地为街道打扫卫生。再后来母亲因瘫痪在病床,每天坚持为母亲按摩康复。他晚年的无数诗作体现了他对磨难后平凡生活的乐观和没有熄灭的梦想。”对徐绍羽而言,“《路翎全集》不仅是一套书籍,也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记者/何安安
编辑/罗东
校对/穆祥桐
日期:2025-04-18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除署名外) 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王燕、杨耀烨智能仿生手能精准“猜”出大脑所想,无叶净化风扇打开DIY市场,高空幕墙清洗机器人省钱又省力……记者在第137届广交会上巡馆时发现,从智能AI加码、定制化生产,不断打磨产品力;到凭借“硬核”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产
日期:2025-04-18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柬埔寨、越南两国的企业投资建设,装机容量占柬埔寨全国总装机的20%,电站配套建设仿自然生态洄游鱼道,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柬埔寨培养了200多名技术技能管理人才。华能桑河二级水电站是中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能源项目,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名片和闪耀高棉
日期:2025-04-18 4月18日中午,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特展厅人流如织,众多观众来观看正在这里举行的“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这一高人气展厅如今有了新名字。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冠名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特展厅揭牌仪式4月18日在上博东馆举行。这是继2024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双方深化文旅融合、
日期:2025-04-18 这几日,象山县西周镇倪家村“红霞”油桐烂漫开放,从村口望去,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油桐花,灿若云霞。“红霞”油桐是宁波农林专家培育的园艺新品种。种质资源来自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一棵自然变异的油桐树。除倪家村大量培植外,鄞州公园、儿童公园、宁波地铁4号线兴宁桥西B号口也有少量“红霞”油桐移栽。近日,这些地儿
日期:2025-04-17 新华社上海4月17日电(记者吴博文、许东远)第30届高尔夫中国公开赛17日展开首轮争夺,由于天黑首轮比赛未能如期完成,芬兰选手帕卡能打出62杆,低于标准杆9杆,暂列第一。中国选手白政恺打出67杆,排名并列第三。白政恺当日抓到5只“小鸟”(低于标准杆1杆),吞下一个“柏忌”(高于标准杆1杆)。白政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