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山西太原的难老泉多个泉眼重新恢复了活力。4月7日,《中国日报》“文化中国行”栏目以《断流31年的晋祠难老泉重焕生机》为题,报道晋祠难老泉如碧玉般的泉水再度喷涌,吸引了众多游客。
报道介绍,上世纪90年代,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周边地区煤矿的过度开发导致了难老泉的干涸。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和保护努力,在泉水断流三十多年后,它终于在2023年5月重现水流。如今的难老泉地下水位已超过泉口1米多。这处泉水有2400多年的利用和观赏历史,被称为“三晋第一泉”。它位于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内,始建于西周时期,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亲邑姜而建。去年年底,晋祠和天龙山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报道中,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道路排水保障二所党总支书记王润梅说:“难老泉的复流对于山西人民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是山西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更是华北地区地下水治理和泉域保护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反映了山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她解释说,难老泉断流后,山西关停附近煤矿和高耗水企业,并实施水资源置换工程等。这些努力最终促成了难老泉的复流。
企业家郑维华第一次参观晋祠,就被难老泉的壮观景象深深打动。他说,他不仅被泉水吸引,还对这里留存的古建筑和千年周柏赞叹不已。他表示,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发展康养产业。
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说:“我们积极配合水利部门,每日监测难老泉的水流量,同时也对水温、水质进行监测。”
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说:“难老泉承载着山西人民深厚的文化情感和美好记忆。”报道称,难老泉的复流工程体现了山西在治水、兴水方面所做的努力。
并州新闻 记者 李晓并
日期:2025-04-16 擦亮“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名片,助推汉服产业升级。4月8日至10日,菏泽曹县第三届汉服文化节、2025年春夏款新品发布会暨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曹县e裳小镇•菏泽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举办,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汉服爱好者奉上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本届汉服文化节吸引了160家汉服企业、320个品牌参展
日期:2025-04-15 在齐鲁大地的黄河尾闾,一座以“兵圣”孙武命名的文化园正以“破圈”之势闯入年轻人的视野——这里,青铜剑与VR眼镜共舞,古战场与元宇宙交响,千年兵法智慧在光影与笑声中“活”成一部流动的史诗。作为全国唯一以孙子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广饶县孙子文化园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的“兵
日期:2025-04-15 他们是文化的播种者,也是民心的倾听者。他们,就是文化特派员。他们既当“贴心人”又做“实干家”,用一场场活动激活乡村文化基因,用一个个产业项目赋能乡村振兴。群众的笑脸,正是这场文化深耕最真实的答卷。特此,龙湾区融媒体中心策划并推出“我是文化特派员”系列采访报道,用最真实的故事、最鲜活的画面,记录他们的
日期:2025-04-14 4月11日,“千年医圣故址携手‘湘’聚未来——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沙举办。仲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其诞生发展与湖南长沙、河南南阳两地息息相关。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于长沙任太守时,坐堂行医、悬壶济世,著就《伤寒杂病论》之经典。从南阳的医圣祠到长沙的张公祠,南北两地的仲景
日期:2025-04-14 “我为巴蜀文化代言”系列短片之《夜游锦江》,以时空交错的视角展现成都锦江的夜色画卷。影片以“古今对话”为脉络,既有东门码头《登楼》诗句的吟诵,也有交子公园霓虹与春江夜色的交织。观众可触摸草堂烛火的文化余温,也可体验放灯祈福的市井温情。结尾航拍镜头中,锦江如缎带穿城而过,将成都的历史沉淀化作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