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坏实验》: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纽约当下民族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20:13:00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明洁的《破坏实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作为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纽约当下民族志,此书的创作源于作者六年的沉浸式田野调查。

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曾提出“破坏实验”理论,即通过打破常规来观察社会的真实运行规则。李明洁发现,纽约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实验室:从东哈莱姆的涂鸦到华尔街的空荡广场、从疫情中的葬礼到街头政治的狂热,作者李明洁用社会学者的锐利和作家的敏感,将纽约这座“巨型实验室”里的每一次社会变化,都转为了观察当代文明的鲜活碎片。

本书最独特的魅力在于作者始终基于对当下现实的真切关照,用“中国视角”来解读世界的巨变。作者长期扎根纽约,作为游走于上海与纽约之间的“文化候鸟”,她的观察兼具局外人的清醒和参与者的温度,且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批判,而是追问:“当《纽约时报》痛骂特朗普时,读者究竟在消费什么?精英读者们为何对地下室的霉味视而不见?为什么东哈莱姆这样的‘老破社区’恰恰是纽约的灵魂?”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政治正确和底层生存的割裂中,暴露出个体生存在时代夹缝中的无力。

作者李明洁深耕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近年长居纽约,执教于纽约大学等高校,既深谙西方社会的特质,又带有对东方文化的观照。这种双重身份让她笔下的纽约既有学术穿透力,又不失人情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非冰冷的理论堆砌。12篇长文,18次跨洋飞行,50余张现场照片,数十万字的田野笔记,最终凝炼成这本充满文学张力的非虚构作品。同时,作者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让学术观察拥有了小说的质感,又赋予了文学描写以理论的深度。

作者简介:

李明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和都市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偏重文化认知和社会记忆领域。近年来长居纽约,执教于纽约大学和新学院大学等。著有《神交: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纸神专藏”研究》等学术专著和《那是风》等海外调研札记。

内容试读:

每个大都市都残留着可能转瞬即逝的老旧城区,它们因为尚未被政府或开发商觊觎,还保持着自然生长的样子。我总以为,这样的地界该是人类学关注的“田野”。这些具有与生俱来品质的社区所带有的“原真性”(authenticity),这些浸润着记忆与情感的熟悉景观,支撑着将公众组织起来的具有社会用途和文化意涵的脆弱社会结构,激发着人们根源于独特时空的个体渴望,也交织着民众对于被各类权力不断侵蚀的焦虑。

纽约因为有东哈莱姆这样的街区,而成就了其作为全球卓越城市的伟大,它为共同体、价值观、人权、移民、民族国家、文化遗产等重要领域的理论探索,提供了生动的共时场域;也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博弈与宽容、沟通与理解,提供了历时的实践案例;更在最广泛的群体、个人以及他们的生命记忆面前,保守着诚挚的“温情与敬意”。面对开发奇迹带来的遗忘,我更加珍爱东哈莱姆这张层累交织的“饱经风霜的容颜”。直面历史需要勇气,对于历史创造者如此,对于历史后来人亦如是。

纽约掩饰不住自己的优越感,政治领袖、商务精英、文人雅士,风云际会;纽约是民主党人的蓝色版图,永远“文化先进”,永远“政治正确”。但物极必反,一切都无定数。你很难依恋某个特定的场景,这才是纽约的现实之处——不羁浪荡,一堆碎片。

“思想解放与人身自由(liberal and freedom)”是美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熟语,这两个英文单词都可以翻译成“自由”,而“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其实更多指的是“思想的自由”。纽约的不确定性,恐怕正是其思想解放的产物,破坏的动能与撕裂的张力,生成了这座城市让你如此愤怒又如此感动的丰富与激情。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