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在浴室地漏
或者厨房水槽旁
看到过
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灰黑色小虫
↓↓
这种看着像蛾子的小虫子叫蛾蚋(ruì),也称蛾蠓,是自然界中最成功适应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虫。居家最常见的一种叫白斑蛾蚋,因其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及全身似飞蛾一般的绒毛而得名。
它们是下水道里的腐生清道夫,但同时也是蛰伏在卫生死角里的潜在传染源。
白斑蛾蚋的成虫寿命一般只有短短十几天,它此时的飞行能力很弱,大部分时间只是待在墙壁上一动不动。你在家里看到的成虫只是“九牛一毛”,真正的白斑蛾蚋大军正以幼虫形态隐藏在下水口的管道内,以有机腐烂物质为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白斑蛾蚋就能在你家下水道完成一整个世代的生长发育。
要在藏污纳垢的下水道中成长繁殖并壮大种群,并不是件易事。为此,白斑蛾蚋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本领。
白斑蛾蚋的雌虫会将虫卵产在下水管道的管壁上,幼虫孵化后便会开启疯狂的进食模式。它们用锯齿状的口器不断取食下水道中的各种物质,无论是人类的毛发碎屑,还是厨房垃圾的食物残渣,都是它们的美味食物。
蛾蠓身上的疏水结构放大图
在下水道生存的另一大难题,是时不时就会出现的“滔天洪水”。蛾蠓身上有一套神奇的防水系统,秘密就藏在它那满身的绒毛里。蛾蠓体表覆盖的数千根细毛并非装饰,在超高放大倍率的电子显微镜下,这些细毛呈现出精密的构造。每根毛的表面有许多纳米级别的细小沟槽,共同形成了类似荷叶表面的超疏水层。
在水黾和溜蝇等其他逐水而居的昆虫中,也发现过非常相似的精密构造。生活在相同环境的不同生物,选择用同一类构造来适应环境,这就是趋同演化的神奇之处。
不像蚊子,白斑蛾蚋本身不咬人、不吸血,因此不会通过血液传播造成疾病。在这一点上,它比蚊子、臭虫这类家中常客可友好太多了。
然而,白斑蛾蚋的体表构造也会变成病原体的温床。它们常年生活在下水道中,身上难免携带大肠杆菌等细菌微生物。但好在它们的运动能力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下水道里,因此它传染疾病的风险并不大。由于白斑蛾蚋没有造成过群体感染事件,这种小虫子并未被疾控部门列为常规病媒生物监测对象,所以大家平常对它不必过度担心。
这样看来,偶尔从下水管道飞出来的白斑蛾蚋,除了招人烦,没啥实质性的大危害。
如果实在看不惯它的存在,不妨试试这个简单的防治方法:定期向地漏倒入半杯食盐与苏打粉混合物,配合沸水冲洗。这种操作能够破坏白斑蛾蚋幼虫赖以生存的酸碱平衡环境,达到简单有效的短期灭杀效果。
想要根治蛾蠓,更好的办法可能是使用阻隔性能更强的地漏——既然没有办法将它们赶尽杀绝,就干脆断掉它们进入室内的通道。
日期:2025-07-09 在煤矿百米深的井下,空气中游离的瓦斯(又称煤层气)如同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既是矿井安全的“头号大敌”,又属清洁能源战略资源。如何将“烈马”驯化为“良驹”?5月底,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专业研讨会上,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晋平介绍,经十余年攻关,其团队研发出
日期:2025-06-06 你一定在浴室地漏或者厨房水槽旁看到过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灰黑色小虫↓↓这种看着像蛾子的小虫子叫蛾蚋(ruì),也称蛾蠓,是自然界中最成功适应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虫。居家最常见的一种叫白斑蛾蚋,因其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及全身似飞蛾一般的绒毛而得名。它们是下水道里的腐生清道夫,但同时也是蛰伏在卫生死角里的潜在传染
日期:2025-05-07 一到夏天,不少消费者喜欢吃一些清爽多汁的凉拌菜,但要注意!有些菜可不能“乱吃”!马蹄,别生吃!学名荸荠,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见过的朋友都知道荸荠多种植在水田里,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被水中一些寄生虫的幼虫寄生,最常见的寄生虫叫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姜片虫幼虫可能会在荸荠的表皮上
日期:2025-01-31 购买地漏的价格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材质、品牌、类型以及功能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价格参考:普通地漏价格范围在5至15元之间。普通的PVC地漏价格在50元至100元之间。中档地漏价格范围在50至120元之间。不锈钢地漏价格通常在40至100元之间。黄铜胚体的地漏价格在几十元至上百元之间。高档地漏价格范围
日期:2025-01-24 地板上可能出现的虫子种类及其样子如下:木蠹虫幼虫:长约1-2毫米,呈白色或淡黄色,身体略呈弧形,头部比身体稍宽,尾部细长。成虫:体型较小,呈暗棕色,身体有深浅交替的条纹。白蚁幼虫:身体细长,长度约1-2厘米,呈白色或浅黄色。成虫:体型较小,身体呈白色或浅黄色,头部较小,有两对透明的翅膀。蠼螋成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