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癌细胞”最喜您这样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3:15:00    

“癌”字很有意思,有三个“口”,似乎暗示着癌症与饮食的关系。事实上,饮食与癌症关系密切。癌症与饮食有着怎样的关系?以下七种常见的易致癌生活习惯,一定要避免!

吸烟喝酒,错上加错

烟酒均为1类致癌物。

烟草中含有上千种有害化学物质,其中能直接引起癌症的有几十种之多。吸烟还会增加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肾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喝酒同样增加癌症风险。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主要与肝癌、食管癌、胃癌、口腔癌及咽喉癌等有很大的关系。

无肉不欢,“欢”出癌症

红肉(摄入)为2A类致癌物;加工肉类(摄入)为1类致癌物。

红肉是营养学上的一个名词,从肉的颜色上来说,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肉是红肉,含很高的饱和脂肪。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归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嗜食红肉会增加大肠癌等风险。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吃红肉,红肉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元素,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2、硫胺素、核黄素和磷等。但要适当控制量,不要嗜食。此外,食用加工肉制品会明显增加患癌风险,建议尽量吃新鲜肉。但致癌没有所谓安全剂量,能少吃尽量少吃。

炸烤腌咸,“香”出癌症

烧烤熏制食品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为1类致癌物;中国式咸鱼1类致癌物;油炸、高温排放为2A类致癌物;传统亚洲腌菜为2B类致癌物。

吃得太咸不仅会增加高血压风险,高盐饮食还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癌风险。

过期霉变,“毒”出癌症

黄曲霉毒素为1类致癌物。

由于储存不当或过期,食物容易发生霉变,这类霉变过期食物中含某些真菌及其代谢物,如黄曲霉毒素,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促进亚硝胺的合成,增加患癌风险,如肝癌。

烫饮烫食,“烫”出癌症

65℃以上的热饮(饮用)为2A类致癌物。

烫食(超过65℃),容易烫伤食管黏膜,一旦形成习惯,食管黏膜反复受损伤刺激,发生慢性食管炎,最终会增加患食管癌等的风险。

喜食槟榔,“嚼”出癌症

槟榔(槟榔果、含烟草或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1类致癌物。

槟榔较硬,咀嚼过程中可能会机械性损伤口腔黏膜,这种损伤累积下来,时间一长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有可能转变为口腔癌;同时槟榔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可能会形成亚硝基(一种明确的致癌化合物)。除了口腔癌,嚼食槟榔也与咽癌、喉癌、食管癌等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不良饮食习惯,“惯”出癌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

有的人吃东西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不细嚼慢咽,有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增生病变,而且消化吸收不良,长期吃得过饱也会增加胃肠负担,肠胃功能容易失调。加上饮食不规律,三餐不定时,吃得过饱,食管和胃长期饱受摧残,同样有更高的患癌概率。有的人有偏食习惯,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足或过剩,搭配不合理,可能增加患癌风险。还有人习惯高糖高热量饮食,体重超标肥胖,同样增加患癌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