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民政低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0:39:31    

民政低保,全称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的制度,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这种制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社会公正和对人道主义的尊重。

低保政策以家庭为单位考量其经济状况,若家庭人均收入指标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并且符合一定的财产条件,便可申请相应的补助。这将极大地缓解那些生活困难群体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各地政府会定期根据本辖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数据和市场物价水平,测算制定低保标准。如果辖区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并且存款、住房等财产状况符合规定,就可以提出低保申请。

申请低保的流程通常包括:

申请:

由户主通过居民委员会向居住生活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初审:

居民委员会收到申请书后,组织居民代表开展民主评议,并对申报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初审,将初审结果在村公示3—5天;

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收到初审材料后,进行进一步审核,并作出是否批准低保的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低保家庭是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若家庭情况发生改变,并未在贫困线以下,则不能再继续享受低保待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