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也称民事诈欺, 是指故意将不真实的情况当作真实的情况加以表示,以使他人产生误解,进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通常会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
民事欺诈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
欺诈方具有故意,即明知虚假情况而故意告知,或应知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告知。
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这可以是作为行为(如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不作为行为(如隐瞒真实情况)。
由于欺诈方的欺诈行为,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作出了违反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民事欺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产生误解,进而违反合同约定。
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构成民事侵权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有所不同。刑事欺诈通常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具有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可能构成诈骗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民事欺诈主要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民事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对于确定法律责任和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方的行为被认定为民事欺诈,受欺诈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寻求救济;如果被认定为刑事欺诈,则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和相应的刑罚。
日期:2025-08-30 近日,一则关于深圳龙岗某小区内有建设坟墓的传闻在网络和社区内引发关注,不少居民表示担忧。对此,有媒体到实地走访调查。记者来到小区后发现,所谓“坟墓”建设地点并非在小区内部,而是位于小区外的一处公共用地上。该地块紧邻小区,从小区内部分高层住户窗户能看到施工场景,或许这是引发网传“小区内有坟墓”的原因。
日期:2025-07-26 下午四点十分,B36路公交车行驶到青龙桥北站点,多名乘客上了车。然而,这位老人突然身体不适,晕倒在地。司机李师傅赶紧拨打了120,急救医生赶来后对老人进行了初步检查,万幸没有大碍。无独有偶,在B237路公交车上,这位老人也陷入了昏迷,并瘫坐在地上。经了解,老人患有心脏病,情况紧急。司机第一时间给12
日期:2025-07-08 遇险市民被救上船。受访者供图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刘艳)今(8)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令4名在江中划桨板游玩的市民因风大浪急无法靠岸,急需救援。情况紧急,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处悦来航道站的工作人员驾驶航道救援船“渝救援367”,紧急赶往事发水域。当时雨大风急,江面上视线很不好。救援人员仔
日期:2025-07-07 7月7日,青岛大学发布情况说明:2025年7月6日7时30分许,我校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身体情况异常。学校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报警,同时通知家属。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确认该人员已不幸离世。经公安机关调查,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事件发生后,学校深感痛心和惋惜,立
日期:2025-07-06 在北京市网信办公布的恶意虚假摆拍类案例中:账号“**爱玩车”利用“磕头求雨”卖惨摆拍,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惨剧本引流敛财。“古哥**”等账号摆拍发布或借助山区农村儿童生活贫困、教育条件艰苦等内容,以扮惨博同情的方式引流吸粉。相关账号已被抖音、百度依法依约禁言,同步暂停营利权限。在散布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