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也称民事诈欺, 是指故意将不真实的情况当作真实的情况加以表示,以使他人产生误解,进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通常会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
民事欺诈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
欺诈方具有故意,即明知虚假情况而故意告知,或应知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告知。
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这可以是作为行为(如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不作为行为(如隐瞒真实情况)。
由于欺诈方的欺诈行为,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作出了违反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民事欺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产生误解,进而违反合同约定。
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构成民事侵权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有所不同。刑事欺诈通常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具有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可能构成诈骗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民事欺诈主要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民事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对于确定法律责任和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方的行为被认定为民事欺诈,受欺诈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寻求救济;如果被认定为刑事欺诈,则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和相应的刑罚。
日期:2025-07-08 遇险市民被救上船。受访者供图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刘艳)今(8)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令4名在江中划桨板游玩的市民因风大浪急无法靠岸,急需救援。情况紧急,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处悦来航道站的工作人员驾驶航道救援船“渝救援367”,紧急赶往事发水域。当时雨大风急,江面上视线很不好。救援人员仔
日期:2025-07-07 7月7日,青岛大学发布情况说明:2025年7月6日7时30分许,我校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身体情况异常。学校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报警,同时通知家属。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确认该人员已不幸离世。经公安机关调查,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事件发生后,学校深感痛心和惋惜,立
日期:2025-07-06 在北京市网信办公布的恶意虚假摆拍类案例中:账号“**爱玩车”利用“磕头求雨”卖惨摆拍,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惨剧本引流敛财。“古哥**”等账号摆拍发布或借助山区农村儿童生活贫困、教育条件艰苦等内容,以扮惨博同情的方式引流吸粉。相关账号已被抖音、百度依法依约禁言,同步暂停营利权限。在散布虚假
日期:2025-07-01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编辑:刘能静邮箱:fnweb@126.com
日期:2025-06-26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4日公布江苏省2025年普通高考逐分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显示,普通类(历史等科目类)650分及以上的有250人,640分及以上有626人,610分及以上的有3741人,600分及以上有5796人,580分及以上有11515人,560分及以上有19224人,520分及以上有3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