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成都十陵属于哪个区(蜀王的秘密——明十陵)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9:07:27    

神秘的明十陵在四川成都。

明十陵不是帝陵,是明代(1368—1644年)藩王蜀王的家族陵墓群。

是十座明代蜀王、蜀王妃、郡王及郡王妃的墓葬。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区域,地处正觉山山麓和青龙湖畔,这里背山面水,是皇室陵墓择址的风水宝地。

十陵:

僖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黔江悼怀王墓、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定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

这是以僖王陵为中心,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十三陵的王陵墓葬群胜迹。其独特的文化遗存,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十陵街道也因此而得名。

目前已经发掘并对外开放的包括僖王陵和昭王陵。其中,明蜀僖王陵被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藩王陵是比不上帝陵的。)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明蜀王府,是明代最富丽的藩王府之一,于1967年彻底消亡。但是在蜀僖王陵复刻了当时蜀王府的规模和形制,按比例缩小修建到地下,兴建了一座微型“蜀王府”。

(一)蜀僖王陵

僖王陵是一座仿木结构的地下宫殿式建筑,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地宫全长27.8米,室内高5.8米,最宽6.14米,按中轴线对称布局,犹如蜀王曾经住过的宫殿。

沿台阶而下,便是深埋地下九米深的地宫。地宫大门高大肃穆,由两块巨石凿成,首先看到的就是墓口的八字墙和大门。

石门重2吨多,阳面各饰9排9行门钉,大门及门柱还隐约显现出早先的朱红色。

门内矗立着一面保存完好的墓碑,上面书写着“大明蜀僖王圹志”七个大字,碑后则记载着僖王朱友壎的生平。在圹志碑上方两端各饰一条五爪金龙。

地宫之内依次为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庭、后殿、寝宫、影壁、端墙。在前、中、后庭的两侧均建有配殿,而在寝宫的两侧还建有耳室。

地宫精美华丽,极尽豪奢,其平面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镂空雕刻,整座墓室俨然墓主生时所处的王宫。

三道墓门高大而厚重,墓室宽敞,四周墓壁彩绘雕刻精美,在灯光的映衬下果然精美无比。

墓室中每一处建筑都雕刻精美、装饰华丽,尽显明代皇室的尊贵。

遍布墓内的绿色琉璃瓦、琉璃斗拱、脊兽等其他物件,仿的也是当年成都的老皇城建筑“蜀王府”的宫廷格局。

寝宫的中央建有一座石质棺床,棺座上放着一具已经毁损的棺材,应该是僖王之棺。

其后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

僖王陵出土的文物大多均已收藏于博物馆,因此在这里无法见到更多的精品,无法再现王陵全景。

僖王陵的规模是不及明帝陵的,但是如此豪华的地下王府宫殿足可以想像当年僖王在位时生活的画面。

僖王陵之秘:

1.石头:僖王陵墓中的地面都是由巨型的石头铺成的,其中最大的有4米长、1米宽、厚1米、重达20多吨。这些巨石并不产于本地,而是来自于较远的都江堰。在人们的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时代,这些巨石是如何运来的呢?

2.门钉和墓碑:僖王陵的石门上有81颗门钉,在明代,以藩王的级别,只能享受49颗门钉。而在墓碑上雕刻着超出其蜀王地位的五爪金龙图案。为何僖王陵超出了明代的藩王级别?有人认为,也许是得到了当朝皇帝的特许。

3.兵马俑:僖王陵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考古学家推断这些兵马佣当初在墓中应该是排列有序的,可以想象这是何等气派庞大的一支队伍。这样精美豪华的地宫,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是难以修建完成的。

蜀僖王朱友壎(同埙)(1409—1434年),蜀悼庄世子朱悦燫第三子,蜀靖王朱友堉之弟,蜀献王朱椿之孙,明藩第三代蜀王。

僖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墓葬却充满了悬疑,给人们留下了一道道的难解之谜。

(二)昭王陵

昭王陵是昭王和他的正妃的夫妻合葬墓。

据说整座墓室也是按蜀王府的地面宫殿木结构建筑修建的。

原址位于今龙泉驿区大面街道洪河片区白鹤村附近,后整体搬迁至蜀僖王陵旁,构成新的昭王陵。

新建的昭王陵地面为仿明代建筑,墓门和八字墙也比较简单。

从大门而入,依次为前庭、前殿、中庭。因为是合葬墓的关系,中庭后面分为左右正殿、后庭、后殿及棺室。

地宫破坏较为严重,门内有残损的墓志碑,完好的石供桌和盘龙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神秘的盘龙石碑,上面的龙竟是人头龙身!据说是仿明太祖朱元璋之头像。非常奇异,此件为“镇宫之宝”。

左右棺室中央就是昭王和王妃的须弥座棺台——两位恩爱夫妻的长眠之处。最为奇妙的是,在两个棺床间还有一道隔墙,墙的中间有一门,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夫妻两人在阴间的联系。

史料记载,蜀昭王死于正德三年(1508年),王妃死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前后相隔十三年。从墓的建筑结构来看,在造墓之初,就事先作好了将来夫妻同葬的安排打算,可见这对夫妻生前相处和睦,感情深厚。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原来连皇室中人也是生死相许。

昭王陵几乎无法复原,只能看见各配殿残存的构件。

据记载,昭王陵甚至比僖王陵更奢华,可惜现在就是残留的构件已经不可能再归位了。

蜀昭王朱宾瀚(1480—1508年),蜀献王朱椿的玄孙、蜀惠王的嫡子,生于成化十六年,弘治七年袭封蜀王,正德三年薨,年二十九,谥昭。

明朝历代的蜀王都算得上贤德之王,历代帝王对蜀王都是恩宠有加,特别是在朱棣“靖难之役”中,蜀王曾助朱棣夺得皇位,自朱棣后的明朝皇帝也都对蜀王恩赏不断。

僖王陵的81颗门钉,五爪金龙图,昭王陵的人头龙身像,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恩赐。

另外还开放了一座定王次妃墓。

现坐落在僖王陵东300米余,也有地宫可进。为阶梯式墓道,地宫券顶分为前后两部分,地宫由封门墙、八字墙、墓门、墓室组成,墓室由前室、中室、后室及棺室构成。

(三)明十陵补遗:

五座蜀王陵中的成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暂未发掘对外开放。

但据现有资料记载,其中成王陵是十陵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蜀王陵墓。座落于东风渠西岸青龙埂,陵园座西向东、东西长达490米,南北宽达140米,其排场规模已接近皇陵型制。

另有怀王陵和惠王陵,据推测其规模和地宫建筑可能只比僖王墓略小。

明蜀王在成都历十世十三王,死后分葬凤凰山、天回山等地,而以正觉山一带最为集中。皇室墓葬集中一地,自唐始至明,已形成定制。

比之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等皇陵,成都明十陵由于仅属地方王陵而地位较低,因而规模小得多,陵墓建筑也受到一定制约,但仍各有特色。

期待“明十陵”这一精美的历史文化遗产能早日实现十陵团聚,给我们一座辉煌灿烂的艺术宝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