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二十四孝的故事】《芦衣顺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10:21:02    

二十四孝的故事

孝道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为全面弘扬孝道文化,营造“孝德品行”、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网信西青陆续推出由西青区新闻中心制作的《二十四孝的故事》,让大家重温孝道,品鉴经典。今天带来第六期《芦衣顺母》。

芦衣顺母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闵损的人,他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闵损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继母本来就不喜欢他,等有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后,更是把闵损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她不止讨厌闵损,还把他看成是和自己两个儿子争夺财产的人。当着闵损父亲的面,她有所收敛。可一旦闵损的父亲不在场,她对闵损就非打即骂。

有一次,父亲不在家,闵损与两个弟弟及继母在一起吃饭。继母煮了几个鸡蛋,闵损见继母和两个弟弟都各自拿起了鸡蛋,才怯生生地伸手拿了一个。正当他想剥鸡蛋时,继母一巴掌打到他的脸上,厉声骂道:“你这个小孬种,鸡蛋是给你吃的吗?”闵损放下鸡蛋,用手捂住被打疼的脸,委屈得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下来,说:“是我不对,我以后不敢这样了,请您不要生气好吗?”继母听小闵损跟自己道了歉,只是哼了一声。

还有一次,闵损正在扫院子,一不小心把一根小木屑扫到了继母的脚上。继母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就朝闵损的肚子踢去,边踢边骂道:“该死的小子,没长眼吗?”闵损毫无防备地被踢得坐到了地上,半天没爬起来。

虽然继母对自己非常不好,但小闵损从来不向父亲告状。他不想让父亲和继母因为自己而闹矛盾,惹父亲生气。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闵损已经十四岁了。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人们早早地穿上了棉衣。

这天,闵损的父亲要去拜访朋友,就吩咐闵损套好马车跟自己一起去。马车套好后,父子俩上路了。闵损从小跟人学习驾车,因此赶车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身上。

一路上,阵阵寒风吹来,闵损冻得直发抖。父亲看到儿子发抖的样子,非常生气,大声呵斥道:“一点儿都不像个男子汉,你穿了这么厚的棉衣,怎么还这样哆哆嗦嗦的?难道你不愿意给我赶车吗?”闵损冻得牙齿打着颤,对父亲说:“爹,别着急,我会用心赶车的!”

闵损赶着车又走了一会儿,北风更猛烈了。他觉得自己的全身像是在冰窖里一样,那一阵阵的冷风像一个恶魔,恶狠狠的用手撕开他身上的衣服,让冷气钻到他的肉里、骨缝里,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结冰了,闵损不禁缩紧了脖子。他很想用手裹紧衣服取暖,可他一手拿着马鞭,一手握着缰绳,没有第三只手用来裹衣服,只好强忍着寒冷赶车。

又走了一会儿,闵损感觉自己的手像丢了一样,想握住缰绳,却怎么也抓不住了。缰绳滑落到地上,马车失去了控制,“嘭”的一声,撞向路旁的一棵大树,翻倒了,闵损和父亲都被抛出了车外。

父亲从地上一下子跳起来,愤怒地呵斥道:“逆子,养你何用?赶个车也三心二意!”他几步跨到闵损身边,夺过马鞭,照着闵损就是几鞭。强有力的抽打把闵损的棉袄抽开几个大口子,从里面飞出来一些白色的絮状物,还有苇杆样的东西。

“怎么是芦花?孩子的棉袄里怎么会有芦花?”父亲吃惊地看着儿子棉袄中露出的白色芦花,“他继母竟然只在孩子的棉袄里絮了芦花,没放棉花!”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什么冻得连缰绳都抓不住了。

父亲扔掉马鞭,弯下腰,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号啕大哭起来。他知道儿子肯定受了很大的委屈。“我要把这个恶妇休掉,把她休掉……”父亲抱着发抖的儿子流着泪。

回到家中,闵父一见到后妻便猛地一掌拍到桌子上,吼道:“你这个恶妇,看你做的好事。”闵损的继母看着丈夫气得脸都变形了,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当她看到闵损棉袄上露出的芦花时,一切都明白了。“我错了,原谅我吧!”闵损的继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你竟然这样对待孩子,你还有良心吗?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你给我滚回娘家去,我要休掉你!”父亲气得连声音都在颤抖。

“原谅我吧,我再也不敢了……”闵损的继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起来。

“爹,您就原谅娘,把她留下吧!”站在旁边的闵损也跪在父亲面前,“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听了儿子的话,闵父的泪也流了下来,他指着闵损颤声说:“你听,多好的孩子啊,你还这样待他?”继母见闵损替自己求情,非常羞愧,她拉着闵损的手说:“孩子,是我不对,以后我一定好好地待你。”

从那以后,闵损的继母对待闵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闵损也更加孝顺父亲和继母了。

闵损小小年纪,就能够以德报怨,孝顺长辈,维护家庭的和睦团结,他的做法博得了人们的称赞,他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孝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