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罗智泉院士做客惠州时认为:垂直领域中小模型将成新方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49:00    

  人物名片

  罗智泉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及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麻省理工学院运筹学博士学位,为SIAM和IEEE会士。

  罗智泉在应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成就斐然,多次荣获IEEE等顶级学会的最佳论文奖,以及Farkas奖、Tseng纪念奖与王选应用数学奖。他开创性地将数据驱动网络统计模型与AI技术融合,成果成功应用至30多个国家的无线网络,优化超180万个基站,显著提升网络性能,惠及全球四分之一人口,为电信运营商大幅削减成本与降低碳排放。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AI)有何区别?二者所需能耗有何不同,各需多少费用?4月7日下午,在惠州西湖科学讲坛(第三十讲)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罗智泉以“AI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为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授课。

  罗智泉院士认为,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应正视和拥抱这一新生事物。由于大模型的高耗能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本地部署需要考虑落地成本,垂直领域的中小模型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罗智泉。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速

  大语言模型与生成技术早在2017年6月就已经出现,但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之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由于内容生成能力表现惊艳,一时间拉开了国内“百模大战”的序幕。

  罗智泉先从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讲起,认为与人类智能根据过往经验得出解决方法不同,AI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模拟人类智能,像人类一样认知、思考、判断,将过往发生的事情转变为数据,然后再经过训练优化,以得到新的数据、数学模型及输出预期结果。

  “与人脑能耗相比,AI所需能耗更高。”罗智泉举例说,人脑训练平均能耗约需25瓦,相当于普通节能灯泡,但GPT-3单次训练消耗约1287兆瓦时,GPT-4能耗预计更高,ChatGPT日均消耗超过50万度电。“大模型的高能耗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部署大模型应考虑成本,垂直领域的中小模型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方向。”

  在梳理AI全球发展及前沿研究趋势后,罗智泉指出,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速,诞生了幻方量化-DeepSeek、字节跳动-豆包、阿里云-通义千问等优秀成果,特别是DeepSeek属于现象级大模型,在芯片受限环境下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证明了中国在AI领域的自主创新路径,也是全球首个开源且性能比肩闭源模型的案例。

  “人工智能包括算力、大数据、大模型、算法四大要素。”罗智泉还结合AI技术的发展模式,将国内外AI与团队、算力支撑、底座及应用、政策资金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对比。他认为,“在技术封锁的大环境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仍呈现追随态势。”

  罗智泉对中国人工智能的技术及产业发展持乐观态度。“别人能做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也能够做出来。”罗智泉以AI技术赋能5G网络实践体验,生动展示了国产AI在突破技术封锁、引领产业升级中的巨大作用。

  “我国要建立发展以网络优化、大模型、求解器为基础的多元化、宽领域、全方位科研创新平台。”罗智泉认为,目前,垂域大模型训练面临着优化器能耗巨大、模型易遗忘的挑战,可以通过结构感知优化器、领域训练抗遗忘技术等方式解决面临的难题。

  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人工智能跨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罗智泉围绕AI全球发展及前沿研究、AI应用标杆引领产业升级、AI领域影响与未来趋势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通信、教育、医疗等产业的广泛应用。

  此前,罗智泉在202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发表主旨论坛报告,介绍了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医疗大模型华佗GPT,该大模型成功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成为国内首个兼具学术与产业应用的中文医学基础大模型。

  罗智泉介绍,华佗GPT具有医学知识问答、自然语言理解、专业考试培训、多轮对话等核心功能,且具有小而专、应用导向强、持续迭代优化、支持私有化部署等特点,其中2.0版本还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考试。目前,基于华佗GPT的智能导诊系统已在深圳市龙岗区的多家公立医院上线,并在深圳市其他区和江苏无锡进行推广。“该系统的使用规模已经很庞大,下一步将进行产业化、商业化运作。”罗智泉说。

  “华佗GPT可以像人类专业医生一样思考。”罗智泉介绍,华佗GPT智能导诊系统适用于AI智能预问诊+结构化病历生成、AI家庭医生、中医大模型、生成式出院小结等7大场景,旨在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同时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未来,还将推出病人随访等功能。

  华佗GPT的训练采用了海量数据资源,并由专业医生进行微调、评测等。根据目前的效果评估,预问诊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罗智泉还以自身所在的教育领域为例进行分析。他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者的角色将发生改变,育人标准将从单一学术成就向社会情感技能、跨文化能力和数学素养等方面转变。同时,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也将发生改变,借助人工智能,因人而异提升不同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谢宝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