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服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8:16:00    

“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启用,实现“不出园区办诉讼”;“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协作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特派员护航”形成服务闭环;“店小二”携手“电小二”协同服务让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近年来,全市开发(度假)区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立足营商环境“优”、办事效率“高”,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以服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园区是产业强市的主阵地、项目攻坚的主战场。全市开发(度假)区认真落实全省园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各类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入驻企业“轻装上阵”“大展身手”,不断提升企业及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高新区

“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小事不出企矛盾就地解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昆明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法律服务中心”)在马金铺信访接待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该中心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服务指引等功能于一体,将与6月初成立的呈贡区人民法院高新区(马金铺片区)巡回审判点深度融合,打通高新区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高新区以“三个聚焦”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体系,通过“首席政策官”精准服务、“局长坐诊接诉”快速响应、“两证合一”审批改革等创新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云南、昆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样本”。此次建成的法律服务中心是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高新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启用。

法律服务中心将提供专业律师驻点免费法律咨询、法治宣传资料发放、企业运营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环保、劳动争议等)宣传、司法行政业务指引、维权协助等法律服务。其中,聚焦企业需求、结合“五员”服务制度开展的“一对一”法治体检,“一揽子”解决企业法律痛点是该中心的一项“特色服务”,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将有效助推企业依法经营、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法律服务中心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前端,对于适宜调解的民商事纠纷,尤其是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合同、劳资等纠纷,将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或诉前调解方式化解,力争“小事不出企,矛盾就地解”。对于调解不成或需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法律服务中心可无缝对接设在同一地点的巡回审判点。该审判点由呈贡区法院骨干法官和专业调解员组成“技术+法律”团队,提供包括起诉受理、开庭审理在内的高效司法服务,真正实现“不出园区办诉讼”。

高新区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9日,巡回审判点首次公开庭审了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敲响了巡回审判点审理第一槌。前移至企业身边的巡回审判点,方便当事人立案、开庭等诉讼流程,还能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为园区企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帮助企业在矛盾发生的初期及时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影响扩大,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与风险。

法律服务中心和巡回审判点共同整合了高新区法律服务与司法资源,构建覆盖咨询、调解、诉讼全流程的“一站式”平台,将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诉讼累”等问题,明显降低维权成本,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高新区将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法律服务中心与巡回审判点的联动效能,为园区企业专注发展、务工群体安心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全力护航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

服务送到企业门口 不出园区就把事办了

“拨打电话就有工作人员上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入驻园区1年多来,这些细节让我们觉得很暖心。”吉堪布(云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侯伶说。

2023年12月3日,作为沪滇产业协作样板项目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式开园,吉堪布(云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随着业务的发展,今年该公司需要申请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的政务服务分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只需准备好相关材料,不出园区就把事办了。

近年来,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全力打造东部产业转移核心承载区和先行示范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在深化沪滇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了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园区通过“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等协作模式,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据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信息,目前,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已与检验检测、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行业累计30家企业签订意向协议,新增26家企业注册,累计吸引123家企业集群注册。

为服务好入园企业和项目,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将服务入园项目机制写进“惠企10件实事”,并实实在在地推进落实,把政务服务的窗口延伸到重点园区,把服务送到企业门口。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部积极推进建立项目“经心办”服务机制,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入园项目以及重点招商项目提供“提前介入+联办预审+集成办理+全程帮办”服务,并根据项目特点“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快速落地投产。

同时,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设立政务分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和自助服务终端,构建“六个一”服务模式,即一个综合服务窗口、一个服务机构、一张服务清单、一套服务机制、一支服务队伍、一本服务手册。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限时办结反馈”的运行模式,提供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纳税、知识产权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集成”。

目前,分中心可办理101项涉企服务事项,同时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持续迭代完善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还在分中心选配“首席事务代表”,组建营商环境小分队,提供投资项目建设帮办代办服务,企业不出园区、不与审批部门见面,就能拿到相关证照,确保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如期达效。

“不仅是政务服务办理更便利了,园区还借助上海资源、市场、人才等优势,帮助企业发展。”侯伶介绍,公司正在筹备通过直播来拓展业务,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引荐专业人员上门指导,从细节讲解到搭建思路,帮助企业明确方向。“我经常向合作伙伴推荐,到昆明经开区来发展。”侯伶说。

“上海经验+经开服务”的高效、便捷、专业,已成为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

阳宗海风景区

驻企特派员下沉一线 架起政企连心桥

“有了驻企特派员,项目审批流程顺了,政策红利落袋快了,发展底气更足了。”这是阳宗海风景区辖区企业对驻企服务工作的真切感受。

自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1+4+N”工作机制暨驻企特派员服务启动以来,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从全区选派96名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驻企特派员,与103家企业结对挂钩,以“沉下去”的姿态和“解难题”的实效,架起政企连心桥,推动辖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驻企特派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部门优势,下沉一线、靠前服务,在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通过建立驻企特派员“马上办”、协调事项“三天内反馈”、复杂事项“一周内提级研办”、重大事项“专题研究”四级响应机制,分类协调处理各类企业发展难题,驻企服务从“小微服务”逐步向“面上协同”“啃硬骨头”转变,助企帮企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驻企特派员累计走访企业150余家,与各部门协商解决65个问题,实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回应,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

105条企业反馈的问题、建议,正通过“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闭环机制加速化解:在89条需协调事项中,44条涉及要素保障、融资、联建互促、行政审批等难题已办结,31条取得阶段性进展,14条持续推进;16条困难问题正在进行针对性破解。具体来看,针对融资难问题,阳宗海风景区金融办联合银行、金融部门上门“会诊”,让资金活水精准滴灌;面对用工紧缺问题,阳宗海风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用工量、招聘条件和待遇等,收集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精准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特派员护航”的服务闭环里,“无事不扰”的分寸感与“有呼必应”的温度并存。驻企特派员结合自身工作安排与企业实际需求,始终恪守“无事不扰”原则,灵活开展入企服务。对于企业反馈的未办结事项,驻企特派员主动加强与承办部门、企业的沟通对接,及时向企业反馈问题办理进展情况及最终结果,确保企业全程知晓事项推进动态。

此外,辖区各部门积极行动,为企业发展添力:政务服务部门积极打造“信用+园区治理”新模式,通过开展政务诚信宣传活动、设立园区信用管家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信用环境;税务部门成立“税务春风志愿服务队”,开展税收宣传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合规经营、诚信纳税氛围;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京东大药房一次性办理经营许可证等证书,助力企业“持证启航”;人社部门针对企业用工招聘需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助力企业招工。

阳宗海风景区将聚焦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通过定期开展驻企特派员专题培训,系统梳理企业发展“全周期服务链”,针对服务链各环节的政策支持、行政审批、办事流程等内容开展精准培训,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与精准度。同时,进一步优化协同机制,简单事项由相关部门直接派单办理;跨区域、跨部门的复杂事项实行“提级办理”,由园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疑难问题报请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专题研究解决,确保企业各类诉求得到高效回应,让营商环境“沃土”更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安宁高新区

“双员联络制”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近期,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局驻企“店小二”时浩天航与南方电网云南昆明安宁供电局“总电小二”施坚积极对接禄脿片区瓮福祥丰、贵研铂业、再生金属产业园等项目电力通道及10千伏配套线路工程,希望早日解决双电源供电以及电源搭接点、间隔等相关问题。

从园区职能部门驻企“店小二”单打独斗到携手供电部门“电小二”协同服务,安宁高新区通过“双员联络制”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服务过程中,安宁高新区驻企“店小二”的主要职责是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政策宣讲,全面摸排企业在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实际诉求,联动园区各部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供电部门“电小二”团队则聚焦企业用电全流程,在电力报装、节能改造、供电保障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企业用电需求精准对接。

“在以往服务项目或者企业的过程中,园区驻企‘店小二’遇到电力问题时积极与供电部门相关人员对接,双方沟通顺畅。今年,创新园区与供电部门协同服务机制后,效率更高了。”时浩天航介绍,安宁高新区为每名驻企“店小二”配备了专属“电小二”,让项目或者企业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节约企业用电投资成本,提速电力项目建设。

以云南瓮福祥丰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和2万吨/年电子级氢氟酸项目为例,该项目属于安宁高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46991万元,用电负荷达9000千瓦,需两条10千伏专线进行供电,但专线需占用220千伏安丰变10千伏电气间隔。由于间隔资源紧张,且需由安宁供电局逐级审批至昆明供电局,并涉及客户中心、规划等多个专业部门,供电方案审批难。同时,220千伏安丰变周边架空线密集,通道紧张,电源出线难。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推进,时浩天航针对招商引资项目用电难题,积极与安宁供电局“总电小二”施坚逐一进行沟通,并由“总电小二”第一时间到昆明供电局进行多轮专题汇报。最终,顺利解决了间隔审批、双电源搭接点、公共电缆通道建设等4个核心难题,为重大项目“火力全开”提供强劲动力。

今后,安宁高新区将继续利用“双员联络制”,严格落实“联席、联办、联络、联动”机制、“周信息互通、月协调例会”机制、“3+N”协调会推进机制,与安宁供电局联合成立用电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发挥“店小二”携手“电小二”集成服务作用,实现“一站式”推进。同时,及时组织自然资源、交运、城管等相关单位会商督办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卡点问题,建立清单实时跟踪对接招商引资落地和项目推进进度以及用电需求,进一步增强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 (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吴洁 张怡 王琳 缪亚平 通讯员吴易伦 何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