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新征程,基层理论宣讲必须紧贴发展新形势、人民群众新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时代新风,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了让理论宣讲成为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触手可及的生动实践,增进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河源市龙川县锻造了“榕树下”基层理论宣讲品牌。这一实践不仅破解了基层宣讲“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低”的难题,更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融合的新路径。
龙川县是拥有两千多年厚重历史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古邑苏区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榕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在葱葱郁郁的古榕树下,宣讲员用快板、木偶戏、客家山歌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榕树下已然成为群众聚集、交流思想的文化空间。龙川县依托县域乡村榕树数量多、聚人气的优势,创新推出“榕树下”宣讲,通过开展“红色+理论、非遗+理论、百姓+理论”的多元化理论宣讲活动,持续推出了“五艺三戏颂五好”等系列文艺宣讲品牌活动,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传承不息。
2021年以来,龙川县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百千万工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宣讲主题,开展宣讲活动400余场次。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朴实的群众语言,将“大道理”寓于基层发展的“小故事”中,实现“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飞入寻常百姓之家。
主要做法
一、聚焦“在哪讲”,搭建“榕树下”理论宣讲平台
传统的宣讲大都设在会议室、大礼堂,需要把群众请过来,通过授课方式进行宣贯,往往出现到场率较低,宣讲效果不佳的情况。对此,龙川县坚持围绕人民群众在哪里,基层理论宣讲就到哪里。充分利用乡村特色场地,在佗城、四都、丰稔、铁场、上坪等镇挑选出50多个有大榕树的宣讲点,把宣讲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将课堂变成了茶话会。
大榕树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点缀,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在这里,环境优雅、氛围浓厚,打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群众能够轻轻松松聆听党的声音,还可以讲身边人身边事,互动交流、分享心得,将严肃系统的理论、政策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化、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如,四都镇“90后”新农人魏文辉,在大榕树下讲述其返乡创业故事,发动当地村民参与插秧、收割,带动1500人次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他凭借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创新思维,将电商与现代农业结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二、聚焦“谁来讲”,构建“多元共讲”队伍体系
组建一支高效、接地气的宣讲队伍,是基层理论宣讲成功的关键。需打破传统“专家主导”模式,构建多元化、分众化、可持续的队伍体系。龙川县根据实际情况,从各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遴选骨干人员,同时发挥各级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等榜样引领作用,吸纳社会各阶层符合条件的人员,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色,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讲。搭建了“金字塔型”宣讲人才梯队。
一是核心层。由党校教师、政策研究员,司法、农业、卫健等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等组成专业骨干队伍,用于把控宣讲方向,解决复杂理论和政策问题,确保理论权威性,提供政策框架、政策解读精准性。二是中间层。由道德模范、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代表,返乡创业者、致富能手等“新农人”群体,山歌师、杂技、木偶非遗传承人等文艺人才群体,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的在地化特色队伍,通过实践经验传授进行示范引领,以方言、民俗等本土化表达增强宣讲的感染力。三是基础层。由社区网格员、热心居民、大学生志愿者、爱心骑手等组成的群众志愿宣讲队伍,收集群众需求,参与互动环节,扩大覆盖面。
同时,根据不同队伍特点,细分为银龄智库队、青锋讲师队、好少年讲解队、云端E路芬芳队。
三、聚焦“讲什么”,让泥土里长出“好声音”
“榕树下”宣讲的核心在于群众是否听得懂、愿意听,因此内容选择很重要。好的宣讲内容应将理论政策、文化价值、实用知识等,转化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内容,需紧扣群众需求,结合地域特色,避免“假大空”。
一是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宣讲讲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当地有过工作、生活经历或熟知当地故事、人物事迹的宣讲员,以拉家常的方式讲惠农政策、讲喜人变化,用本地发展实例印证党的政策理论,用身边“小故事”反映当今“大时代”。如,“南粤消防忠诚卫士”、消防指战员谢振威,定期到乡镇为村民讲述惊心动魄抢险救援的故事,并结合生活场景讲解日常防火知识,与群众交流互动、解答疑惑。二是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展“红色+理论”宣讲活动,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等方式,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如,理论宣讲团讲师、龙川县委党校副校长谢桂明,在登云东山村叶卓故居讲述本土红色党史故事,在铁场镇桥头村讲述“东江三杰”之一黄居仁与妻子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故事。同时还开展“非遗+理论”宣讲活动,结合丰富的客家山歌、木偶戏等非遗资源,将党的理论融入其中。如,70多岁的本土山歌师杨圣玉演绎传统山歌《没有共产党,我们哪能把身翻》,歌词浅显直白,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递得生动可亲。三是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龙川县艺术团原团长杨作炬,结合美丽乡村、基层医疗服务功能提质增效、镇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改编成音乐快板《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山更青,水更甜,生态文明成效大,祖国河山美如画……”等歌词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让群众连连赞叹。
四、聚焦“怎样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
基层理论宣讲不仅是政策工具,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情感共鸣、平等对话和参与式互动,让理论可感、政策可行、人心可聚,成为新时代基层善治的重要引擎。龙川县推行“理论+服务”模式,开展“百姓+理论”宣讲活动,注重贴近生活、暖心服务,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党的温暖和关怀。
一是讲理论政策时把“文件话”变成“家常话”,党员干部从“照本宣科”到“实干代言”。如,赤光镇干部在榕树下宣讲惠民政策后,当场帮助村民办理医保卡激活业务;麻布岗镇干部结合森林防火宣讲,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群众评价“这样的干部讲话,我们听得进、用得上”。二是身边人讲身边事。如,铁场镇83岁的阿婆即兴创作山歌:“榕树头下春风暖,医保养老政府管,党的恩情唱不尽,日子越过越香甜!”返乡创业青年小蓝子用直播数据解读“数字经济”:“我在村里卖腐竹,一场直播带货顶过去三个月营业额,这就是‘新业态’!”三是新时代好少年用“童声”传递“党的声音”。通过“童心向党之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赛,从全县中小学遴选出“闪闪小红星”讲解员,不定期在就近的榕树下、各类革命遗旧址为群众讲解。
启示与思考
基层理论宣讲的本质是“与群众对话”,只有以平等姿态倾听需求、用生活语言传递价值、以真实行动回应关切,才能真正实现“理论落地、民心凝聚、治理增效”的三重目标。
一、因地制宜才能“扎根”。场景亲民,让群众“愿意来”,内容共情,让群众“听得懂”。龙川选择榕树下作为阵地,正是抓住“群众聚集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的关键。老隆镇村民说:“在榕树下听课,就像小时候听阿公讲故事。”
二、群众参与才能“共生”。形式鲜活,让传播“记得住”。“百姓讲给百姓听”的模式能够激发主人翁意识。佗城佳派村的“古榕寻根”活动,让村民自发用客家快板讨论村规民约,实现“宣讲—讨论—实践”闭环。
三、守正创新才能“长青”。机制长效,让效果“可持续”。用木偶戏讲党史、用山歌唱政策,既留住文化根脉,又赋予时代新意。正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骆志鸿所说:“当非遗穿上新衣裳,年轻人才更愿意来接力。”
从佗城古邑到霍山脚下,龙川的榕树见证着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当白发老人在树荫下讲述陈年往事,当少年在枝干间悬挂自绘的“中国梦”卡片,当直播镜头将客家山歌传向五洲四海,“榕树下”宣讲已超越单纯的理论传播,成为一场唤醒集体记忆、凝聚精神力量的文化实践。扎根红土地的“理论之树”,正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书写着新时代的“龙川答卷”。
“榕树下”宣讲的终极目标不是“讲完”,而是“讲活”。新时代理论传播要善用“古树新枝”的生长智慧,内容要像榕树的根须一样,深深扎进群众的日常生活,既传递政策温度,又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让理论生根、民心聚拢,在守正创新中让党的声音如榕树般扎根大地、荫庇四方。
供稿单位 | 中共龙川县委宣传部
日期:2025-08-20 “三支一扶”计划,就是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的项目。今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国发布了4万多个基层岗位,预计8月底前完成全部招募工作。下个月,这些新招募人员就将奔赴各地基层一线。为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基层,“三支一扶”人员可享受当地事业单位
日期:2025-08-16 民生信阳视频号更多新闻资讯、直播尽在这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有技能、好就业、就好业也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近期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从今年至2027年底,以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
日期:2025-08-14 【来源:都市时报】8月13日傍晚,云南省怒江州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泸水市称杆乡堵堵洛村多栋房屋受损,已发现一人遇难,并有人员失联。灾害发生后,称杆边境派出所联合当地消防等职能部门紧急疏散居民群众,截至今日(8月14日)10时,已安全转移重点受灾群众10户23人。目前3台大
日期:2025-08-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新征程,基层理论宣讲必须紧贴发展新形势、人民群众新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
日期:2025-08-11 品质化需求升级之下,科技与政策的协同不断带来新突破。智能科技重构产品逻辑,政策与金融“精准滴灌”,场景升级激活区域潜能。2025年盛夏,中国消费市场在热浪中奏响创新与升级的交响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3%,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一场由品质化需求升级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