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第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提出:强基 重构 立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20:00    

  4月10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本届峰会旨在探讨全球经济变局下中国白酒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及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挑战,头部白酒企业齐聚,围绕“强基·重构·立新”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以长期主义筑牢发展根基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当前我国酒业面临产能过剩、消费动能不足、渠道矛盾加剧等挑战,但产业基本面稳固向好,结构性繁荣趋势未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以长期主义筑牢发展根基,聚焦产区建设、科研创新、标准完善、人才培育等八大‘强基’工程,同时重构产品、品牌、渠道价值体系,并依托文化、AI、国际化、潮饮、场景‘五新驱动’开拓增量。”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在行业“存量竞争”的环境下,要统筹好“质量”和“体量”的关系,聚焦长期主义,呵护生态环境,做好酿造生态和产区生态的一体保护,实现绿色产品和绿色产区的一体打造,呵护好中国白酒不可复制的酿造基因和生态密码。

  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分析指出,本轮白酒产业深度调整和结构变革进入深水区,产业竞争格局加快演变,行业已经呈现出了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优势品牌持续集中、加快集中的方向性、格局性态势。

  “白酒是价值驱动的长周期产业,调整是阶段性形态,增长是长期性趋势。当前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和穿越周期的长期繁荣。”曾从钦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为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白酒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过硬的工艺品质、深厚的文化内涵、广泛的市场基础和众多的名品精品,是名副其实的“经典产业”,要坚持以长线思维看待中国白酒波动,以长期主义推动中国白酒发展,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寻找新机遇。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认为,白酒正在走向“品牌格局固化”的时代。“在存量经济甚至是缩量经济、产量持续下降、亏损面越来越大的背景下,9家头部企业的营收、利润增长在持续。强者恒强的最终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品牌格局固化。”袁清茂表示,品牌的力量要体现在产品上,产品力量才是决定性力量。未来的“品牌格局固化”时代,可能就是百亿以上单品的时代。像威士忌、白兰地一样出现一批长盛不衰的百年单品,可能是“品牌格局固化”时代的主要产品形态。

  泸州老窖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指出,当前白酒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转型期,要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发展周期。面向未来,白酒依然具有其他商品无法替代的特性,是一个长期传承、长期发展、也在长期调整的行业。只有秉持长期主义,才能持续优化白酒产业结构,推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提升产业风险防御能力。

  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强调,品质是名酒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必须筑牢产能之基。当前,尽管经济发展模式的换挡导致白酒行业供给与需求错位,但放眼长周期,这种错位随着消费复苏和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回温,会逐渐消弭。“白酒是时间的朋友,欲速则不达,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让时间说话。”梁金辉说。

构建“智链融合”新生态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指出,白酒是传统行业,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有力推进技术迭代、产业蝶变、应用叠加,实现向AI智能的新路径转型。例如,聚焦“品质控制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引入现代分子微生态学、代谢组学、风味感知科学等技术,不断优化酿造工艺,提高发酵效率和白酒品质;聚焦“基础管理的智能化转型”,利用AI技术优化供应链,实现智能化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可追溯的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进一步发展人机协同的智能制造模式,让人类和机器更好地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张德芹认为,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绿色循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极大助力中国白酒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实践,这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导向,也是转变消费者对中国白酒传统认知的时代契机。

  曾从钦强调,名酒企业要带头构建“智链融合”新生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从消费端向供给端延伸,实现消费端创新和供给端升级齐头并进;共同探索数字营销的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打造一批新颖性、个性化的“体验式零售”样本;做好生产端改造提升,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生产端的应用,共同推进酿造大模型、智能感官评价、AI勾调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逐步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的产业跃迁。

  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被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鲜明标志,白酒行业正站在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交汇点,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白酒行业的一个“必答题”,作为传统行业更要积极拥抱智能化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开辟发展新路径。

  袁清茂把目前白酒产业的工艺路线总结为三条:一是古典主义路线,传承古法工艺,特点是“尽可能原汁原味,能不创新就不创新”;二是中庸主义路线,既要传承又要创新,特点是“有所创、有所不创”;三是智能主义路线,特点是“能创尽创,努力实现完全现代化”。“对于走古典主义和中庸主义工艺路线的企业,全产业链智能化是很难的。我们不会因为要智能化,就改变工艺路线;但也不能由于坚守传统,就放弃智能化。从原粮基地到餐桌消费的链条很长,即便是坚守传统工艺,智能化也大有可为。”袁清茂说。

  在梁金辉看来,白酒行业要从科研创新、数字化转型、AI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用科研创新解决产业痛点,积极探索白酒生产中更多未知的微观世界;以数字化转型服务质效提升,推动生产更加智能化、营销更加精准化、管理更加科学化,推动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应用,让AI不仅会“作诗”,还会“做酒”。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徐占成认为,利用数字化技术、AI实现产业价值的攀升,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是白酒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名酒企业应快速响应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智能化创新中心的建立。此外,还要将传统“非遗”精髓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做到双向赋能。用现代技术解析传统名优白酒风味品质的奥秘,使“非遗”名酒传承达到“感知经验”的“科学表达”。

  郎酒股份公司总经理汪博炜表示,当前,白酒行业发展从单一维度比拼速度和规模阶段进入到深度调整阶段,从传统的增量市场进入到当下的存量竞争市场。唯有坚守品质主义,酿好酒,才能强壮企业长跑之根基。郎酒正是坚守长期主义,守正创新,才走出了庄园化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白酒国际化

  汪地强表示,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仍有发展空间,海外市场则是所有白酒企业发展的“蓝海”。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白酒“出海”从战略选择升级为行业共识。中国白酒要在国际市场赢得持久竞争力,关键在于文化赋能与价值传递,要把握“双循环”趋势,合力“出海”拓展新空间。

  张联东指出,中国白酒的全球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头部酒企都在积极向世界推广中国白酒文化。就全球消费趋势而言,不同地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需要因地制宜、以差异化的产品契合不同的消费行为,企业在出海时要克服“语境位差”“情感温差”“创新落差”,共同健全白酒品质表达和价值表达体系,持之以恒做好国外消费者的培育,探索开发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的酒类产品,面向国际化市场不断推陈出新,让“中国风味”更好满足“世界味蕾”。

  张德芹表示,白酒行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提升中国白酒标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带动更多中小酒企抱团“出海”,以国际市场开拓,调节国内供需平衡。

  袁清茂表示,在白酒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白酒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公约数”,建立统一的整体形象,要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要展现出能够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形象。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也表示,2025年协会将围绕“文化年、品牌年、国际年”三大主线,推进185项重点工作,助力产业韧性发展,此外还将持续深化国际布局,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章 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