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市中区人社局以“四个对接”为抓手夯实“社区微业”发展根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1:54:00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部署,立足区域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牢牢坚持以“对接企业用工、对接重点群体、对接培训机构、对接市场资源”为抓手,深入开展社区微业服务行动,夯实“社区微业”发展根基,取得较好效果。2024年,打造出17个以同生里、秀泉、舜园和乐山小区社区为代表的特色微业社区,助力2000余人家门口实现就业,同生里、秀泉2个社区被全省深化“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现场推进活动观摩,先后多次迎接人社部等各级各地现场观摩调研,做法在全市就业工作会上典型发言。

对接企业用工,盘活社区“小资源”,打造“家门口”就业圈。搭建双向互通平台。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岗位需求库”“求职信息库”,动态收集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创新打造“社区岗位超市”,动态发布更新辖区内企业的招聘信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2024年累计收集并推送岗位1.7万余个,覆盖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企业650余家。坚持党建引领就业。充分发挥社区综合党委就业服务阵地作用,引领带动就业服务延伸,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社区队伍,定期对接辖区内企业,挖潜就业岗位,依托小优快工、即刻职达实时发布灵活就业岗位。2024年联合辖区电商产业园、家政服务公司等,挖潜社区配送员、家政服务员、电商客服等岗位500余个。

对接重点群体,靶向施策“滴灌服务”,托举“微就业”稳增收。分类帮扶零就业家庭。建立动态摸排机制,以社区网格为单元,组织就业服务指导人员、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对困难家庭进行精准摸排,建立“一户一档”就业需求台账,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1200余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赋能特殊群体创业。针对宝妈、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特色微业创业服务,提供创业指导、场地等政策支持。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区与“盒子青年”联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建立了一支以宝妈为主体的创客团队,通过整合场地资源、招募筛选创业培训师骨干、发掘链接资源、打造“宝妈学院”创业团队,切实解决更多宝妈就业创业问题。

对接培训机构,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微技能”人才链。构建“家门口”培训体系。联合山东君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济南三好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山东天工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在社区设立“技能微课堂”,开设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短视频运营等10余门课程,创新“理论+实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2024年累计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线上培训达3000余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0%。推行“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定制培训内容,与连锁商超、物业公司、家政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企业合作,组织辖区内“两高两低”人员开展微培训“定向班”,实现“培训即上岗”。2024年联合辖区电商企业开展的“直播带货实训营”,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90%实现灵活就业。

对接市场资源,链接“小切口”供需,激活“微经济”生态圈。搭建社区商业联盟。整合周边企业、商户、物业、居民等资源,打造“社企联盟互动平台”,助力群众家门口实现就业。魏家庄街道同生里社区创建非遗、新业态就业、社企联盟三大就业创业平台,构建服务向下延伸、数据向上归集、回访跟踪问效的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已为43名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工资收入在4000元左右。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对接专业市场机构,引入丽阳神州、小优快工、“盒子青年”等机构,为社区居民开展家政、新职业、灵活就业、直播等培训和就业指导、就业撮合服务,聘请济南皮影戏、陈氏面塑等技艺传承人为“社区微就业辅导员”,定期在社区开展微培训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300余场,助力近百人实现就业。

下一步,市中区将以深化“四个对接”为抓手,不断夯实“社区微业”发展根基,聚焦“两低两高”重点群体,通过精准服务,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激发社区就业创业活力。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就在社区”标准化服务品牌,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优化生态体系,推动“社区微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技能提升—岗位开发—创业孵化”全链条就业生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持续推动“社区微业”工作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市中样板”!

记者:张丽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