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45,镌刻着一个民族的胜利与重生,也是滇缅公路血肉筑就、丰碑永驻的历史坐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网、云南发布精心策划,携手云南省档案馆,依托首次对外展出的“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隆重推出“1945——揭秘档案中的滇缅公路”大型融媒体报道。
通过“1-9-4-5”的叙事脉络,以1条主稿和短片回溯征程、9组图片凝视瞬间、4座桥梁见证坚韧、5个故事触摸温度,立体呈现滇缅公路艰苦卓绝的修筑史诗,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中融入血脉的民族记忆。
历史无声,档案作证;英魂已远,精神长存。
今天,我们推出5个故事中的第二个故事,一块石碑,一首动人歌谣。
录制现场的灯光缓缓亮起,黄谦面对镜头,轻轻调整呼吸。
作为云南省档案馆的讲解骨干,她多次承担重要抗战历史展览的解说任务,对滇缅公路的艰辛历程有着深刻的理解。
尽管对《筑路歌》的创作背景与歌词早已熟稔于心,可她讲到“不是公路是血路”这句时,声音微微发颤。她知道,这些字句背后,是无数曾经鲜活的生命。每一次重温,都撞击着她的内心。
以下是她的讲述: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滇缅公路的故事。
这是一块特别的石碑——《滇缅公路筑路歌碑》。碑高133厘米,宽80厘米,上面刻着80多年前时任龙陵县县长王锡光写的《筑路歌》。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日军逐步封锁中国沿海口岸。此时,修筑滇缅公路,开辟一条重要国际运输线成为当务之急。王锡光亲历筑路过程,目睹民工们“褴褛冻饿”“力竭汗干”仍咬牙坚持的壮举后,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修公路,大建树。凿山坡,就坦途。造桥梁,利济渡。裹粮携锄潞江边,哪管老弱与妇孺。龙永派工各一万,有如蚂蚁搬泰山。”
《筑路歌》真实记录了20万民众修路的艰辛。字字句句,至今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这首歌后来也被印在滇缅公路工务局的信笺上,广为传唱。
滇缅公路的修建究竟有多难?据史料记载,这条公路需翻越横断山系纵谷区的6座巍峨群山、8处绝壁深渊,并横跨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急流深谷。
王锡光为此在歌中写道:“不是公路是血路,千万雄工中外赞。”
这块歌碑不仅见证了“伟大工程三千里,数月完成凭苦干”的筑路奇迹,更铭刻着云南各族民众“努力打开生命线”的抗战决心。
正如歌中所写:“最后胜利确把握,驱逐强盗国土复。还我山河武穆志,坚定信念兴民族。”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云南省档案馆 云南网 联合出品
特别鸣谢: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统筹:浦美玲
策划:曹璐 吴珺 张成 姬祥虎 何沐
记者:夏方海 李熙临
视频拍摄:刘畅 夏欣瞳 陈思蒙 张成 实习生 陈渤文
视频剪辑:许卓皓 夏欣瞳
编辑:王茜婷 刘曦靓
设计:陈思蒙 蔡陈晨
拍摄场地提供: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链接】
5个故事,读懂滇缅公路的烽火岁月①|鸡毛信
日期:2025-08-27 编者按1945,镌刻着一个民族的胜利与重生,也是滇缅公路血肉筑就、丰碑永驻的历史坐标。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网、云南发布精心策划,携手云南省档案馆,依托首次对外展出的“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隆重推出“1945——揭秘档案中的滇缅公
日期:2025-08-18 根据“物小情深、文脉留痕——赵珩《五十小物》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经作者审订。承蒙珩公快递来了他的新书。收到书后,我一口气读完,接着推荐给老伴读,他也是一口气读完。《五十小物》中的“物”,与文震亨的《长物志》中的“物”不是一个“物”。《长物志》是一份文人的风雅指南,里面没有什么故事,比如
日期:2025-08-15 80年前的今天是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日本电台播出了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期间3500多万同胞伤亡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余座城市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年终于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如今,硝烟散去日本却仍有一部分人无
日期:2025-08-14 【来源:都市时报】8月13日傍晚,云南省怒江州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泸水市称杆乡堵堵洛村多栋房屋受损,已发现一人遇难,并有人员失联。灾害发生后,称杆边境派出所联合当地消防等职能部门紧急疏散居民群众,截至今日(8月14日)10时,已安全转移重点受灾群众10户23人。目前3台大
日期:2025-07-28 #发现旅居云南之美昆明很好在 #高山 #高山牧场 #烟雨草甸云上牧场(彩龙社区 E28N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