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都来开业,因字号与胖东来仅有一字之差,引发争议。图/胖都来微信公众号
“胖东来作为零售行业的知名品牌,已经有显著的辨识度。胖都来的宣传行为容易造成消费者的混淆。”据极目新闻报道,5月1日,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卖场举办开业活动,因其名称与品牌胖东来相似,引发争议。5月2日,胖东来称,已经取证并向对方邮寄律师函。
部分网友在新闻后面留言:“李逵碰上李鬼”;笔者看到“胖都来”,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胖东来”。不过,个体的看法、感受,并不能说明胖都来一定有问题。它到底有无问题,是否需要改名,需要依法审视。
首先要说的是,到目前为止,胖东来与胖都来的争议,是关于企业名称、字号的,而非商标。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断,是因为如果胖都来注册商标,胖东来可在异议期提出异议,但事实是,后者直到前者开业宣传,才知晓有这么一家企业,用了这么一个字号。
但名称、字号与商标有关联。如果眼下的名称、字号争议不能明确是非,下一步可能就是商标争议。
对于为何以此作为企业字号,胖都来回应称,“因为老板姓都”“没有刻意模仿胖东来”。这样的说法是否可信,每个人的判断或许一样。但胖都来大张旗鼓开业,多名明星发视频祝贺,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对于用这个名称,它是有底气的。底气在于,胖都来这个字号,经过了当地企业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否则它根本开不了业。
企业起个什么名字、用个什么字号,并非“随心所欲”,要受《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等法规的规范。企业名称一般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组成,其中字号是核心因素之一。“胖东来”“胖都来”即是字号。
根据法律规范要求,企业名称由申请人自主申报,但有一些禁止性要求,其中包括“不得使用与同行业在先有一定影响的他人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如此规定的初衷在于,名称、字号是企业重要无形资产,使用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名称、字号,随意“搭车”,将导致不正当竞争,损害相关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自主申报的名称,并非都可以获准登记,“企业登记机关在办理企业登记时,发现企业名称不符合本规定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从胖都来获准登记看,当地认为它并无问题。
当然,登记时因为各种原因让不符合规定的名称、字号“漏网”,后续仍有补救措施。“企业登记机关发现已经登记的企业名称不符合本规定的,应当及时纠正。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认为已经登记的企业名称不符合本规定的,可以请求企业登记机关予以纠正”。
现在,媒体报道了,当地企业登记机关应该注意到有关争议,其有责任主动审查;胖东来也可以向其请求纠正。“胖东来”和“胖都来”是否相似,“胖都来”还能不能继续用,需要当地重新作出判断。
法律赋予胖东来的维权路径,并不止于“申请纠正”。如果它认为胖都来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企业登记机关处理。向法院起诉,法院会作出相应判决;请求企业登记机关处理,登记机关将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行政裁决。总之,这件事终究会有一个说法。
至于最终如何收场,外人无从猜测。不过,即便胖都来无须改名,它也已经在部分人心中留下“搭车”印象,这对企业形象是一种负面影响。对于想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如果确实没有“搭车”的想法,那就尽量离别人远点。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另起炉灶”起个响亮的名字,并不难。
(来源:新京报)
日期:2025-05-04 ▲胖都来开业,因字号与胖东来仅有一字之差,引发争议。图/胖都来微信公众号“胖东来作为零售行业的知名品牌,已经有显著的辨识度。胖都来的宣传行为容易造成消费者的混淆。”据极目新闻报道,5月1日,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卖场举办开业活动,因其名称与品牌胖东来相似,引发争议。5月2日,胖东来称,已经取证并向
日期:2025-05-03 4月29日消息,我市106户企业被省工信厅评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省工信厅近期组织完成了2025年创新型中小企业(第一批)评价备案工作,确认大唐信科(山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462户企业为山西省2025年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太原理工宏安翔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仁泽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
日期:2025-05-02 天眼查财产线索显示,近日,武汉优诚易捷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萃璟源”商标获核准,国际分类为03-日化用品,商标注册号81713643。资料显示,武汉优诚易捷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董毅,成立于2015年,位于武汉市,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
日期:2025-04-30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梁浩楠)4月30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举行,现场发布19条措施,针对“两端”企业的研发、融资、产业链协同、企业做强等给予重点支持,单项最高奖励5000万元。4月30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日期:2025-04-30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根据德国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当地时间4月29日发布的月度报告,德国企业未来经营走势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4月有28.3%的受访企业表示难以预测自身业务发展,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该研究所专家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已成为当前德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外部不确定因素。德意志银行一季度实现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