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书写京剧光影的新故事(创作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6:54:00    

傅若清

京剧电影《满江红》海报。 片方供图

电影与京剧的故事从戏曲电影《定军山》开篇,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京剧电影工程”的最新两部电影《满江红》《红鬃烈马》将与广大观众见面。回顾这10余年的京剧光影故事,满是收获与感慨。

2011年,“京剧电影工程”启动。这是一项在中央领导亲自倡导、推动下,在中宣部大力支持下实施的国家级、历史性工程,承载着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京剧经典剧目深厚内涵、记录博大精深的京剧表演艺术的重任。凭借中影全产业链优势,我们以年均一部的创作节奏,先后将《四郎探母》《红楼二尤》等12部经典剧目搬上银幕,努力构建京剧影像档案系统,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新路径。

京剧是具有程式化表演、写意性美学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典范,电影是具备视听表现力、广泛传播力和多元叙事手段的现代艺术。“京剧电影工程”的核心是把京剧和电影这两种艺术结合好。京剧独特的表演方式,如虚拟动作、程式化身段,这些传统的东西不能丢;电影讲究真实感,得让现在的观众看进去、喜欢看。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琢磨怎么既保留京剧的韵味,不丢失京剧的内核,又让电影拍得自然生动、表达顺理成章,每一步都小心平衡。

以《满江红》为例,我们在拍摄时遇到一个难题:京剧的舞台是虚拟的,一桌一椅就能代表千军万马,但电影观众更习惯真实的场景。怎么让两种风格“和谐同框”?比如黄河岸边那场戏,舞台呈现靠演员的气势和动作,在电影里,我们用特效做出了滚滚黄河,将风波亭还原成沧桑的古建筑。我们还架设了多台摄像机,从各个方位记录表演。岳飞愤怒时的细腻表情在舞台上难以捕捉,电影用特写镜头让观众看得真切。如此既保留京剧的韵味,又让画面有冲击力,对观众形成有效的吸引。

电影拍摄中,我们被京剧“一棵菜”“传帮带”的精神感染,真切感知京剧艺术的“韧性”,一次次为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的敬业精神动容。年届八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是大家一致推荐的《群英会·借东风》中周瑜的扮演者。他担心“自己的年岁高,达不到标准”,接受拍摄任务后,每天坚持练功,最后完成得非常出色。片中有个舞剑的片段,他拍摄了多次,新做的厚底靴有点硬,脚磨破了、出血了,他就在伤口上包块纱布,穿上靴子继续拍。叶先生在电影首映礼上说:“我今年80岁,拍摄这部京剧电影是一次继承和弘扬、守正与创新,我能参与十分荣幸。”字字句句饱含老一辈艺术家对京剧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责任担当,也给予我们电影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今年“五一”前夕,我们带着中影出品的12部京剧电影,在120余家中影国际影城开启全国范围的长线放映,更多观众尤其是银发群体可以在家门口领略国粹艺术的魅力。4月28日起,“运河梨园夜·光影映万家”活动开启,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的6座城市,通过中影二级市场综合服务平台,6部京剧电影以露天放映的形式与观众共享。

235年前,“三庆徽班”顺大运河北上进京。如今,行走大运河,我们感受到文脉的厚重与时代的气息,京剧电影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不仅是过去的精神与文化,更是当下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8日 20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