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有1000万帕金森病患者!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治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8:15:00    

春日公园里,一位老人紧握杯子的双手不住颤抖,起身时迟缓而僵硬的步伐与坚定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令人心酸的场景,正是帕金森病侵袭的缩影。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之际,专家提醒: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这些常被误认为是“衰老”的迹象,实则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0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达1%-2%。这种疾病如同神经系统的“慢性盗贼”,悄然窃取患者的行动自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焕敏用生动比喻揭示病因:“大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如同乐队指挥,当它们随病程进行性凋亡,身体便失去‘指挥棒’,肌肉协同化作一团乱麻。”

帕金森病治疗很多时候都依赖药物与传统手术,医学界亟须更具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龙浩介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和脑起搏器方向电极的联合应用如同“打开了人类大脑的一扇窗口”。在高精度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医疗团队可以完成毫米级电极植入,患者全程无须保持清醒,告别了传统手术中立体定向头架和局部麻醉带来的痛苦与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在AI大模型加持下,专家团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数据及药物反应等海量信息,利用AI算法将MRI和CT图像融合,采用高精度机器人导航,构建出精准的“脑深部电极植入靶点”,将手术靶点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近日利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为香港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脑起搏器植入术。主诊医生周辉表示:“DeepSeek术前评估与机器人精准定位构成‘双保险’——AI预判手术效果,机器人确保路径精准。”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聂坤表示,未来,随着脑机接口与AI算法的深度整合,脑起搏器将向自适应升级、远程控制等方向演进,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全程管理方案。

文 | 记者 薛仁政 林清清海报 | 陈健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