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四大创新,为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提供“济南方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23:06:00    

  作为济南市“东强”战略的核心交通工程,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自启动以来备受关注。该项目不仅是缓解东部城区交通拥堵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济南都市圈互联互通、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前期论证到施工建设,再到未来效益,工程始终以科学规划与民生需求为导向,展现出城市发展的智慧与担当。

  科学论证先行,夯实工程根基

  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全长约25.8公里,涉及复杂路网与密集建成区,前期论证历经两年多时间,综合考虑交通需求、生态保护、居民生活等多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现高架线位成为唯一可行方案,既保障功能又规避风险。项目实施前,政府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沿线市民意见,召开座谈会,重点解决市民关注的噪音、扬尘等问题。在各级单位的努力下,项目先后通过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地审批、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并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为依法合规建设奠定基础。

  四大创新举措,护航民生福祉

  4月5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建设单位会同城市交通主管部门、交警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收围还路”、“另辟蹊径”、“小区分流”和“弹性围挡”等措施,保障施工期间市民正常出行需求。

  在关键路口,优化围挡期数,将一期围挡拆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围挡先封闭人行道并设置蓄车区,通过增设临时停车带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保留非机动车通行空间;二期围挡封闭非机动车道,利用夜间错峰施工缩短占道时间,结合交通信号灯优化及导流标志引导车辆绕行,减少对主干道通行能力的影响。

  优化围挡支撑体系,将传统斜撑替换为竖撑,缩短支撑水平投影长度,扩大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宽度70厘米,同时采用高强度镀锌钢管配合斜拉钢丝增强整体稳定性,避免因支撑间距过大导致围挡倾斜。

  局部路段调整路基结构,在重载交通区域或地下管线复杂路段,优化路基工艺,采用早期强度高的材料,缩短工序周期,尽快还路于民。

  研究“弹性围挡”方案,在绿迁阶段的交通高峰期,将部分路段围挡两端打开,让人和非机动车分流,从内部快速通过,平峰期再关闭两端进行绿化迁移。

  通过上述措施,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交通流线及市民出行的干扰。

  擘画发展蓝图,激活城市动能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指出,该工程不仅可分流现有车流量,更可通过立体交通设计实现与五条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快速路的无缝衔接,形成“15分钟跨河通勤圈”。

  缓解拥堵,提升出行效率。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串联二环南路、工业北路快速路,直连济南东站与遥墙机场,实现“30分钟通勤圈”。测算显示,二环南路至济南东站通行时间将从42分钟缩短至20分钟。

  完善路网,支撑“东强”战略。作为济南快速路网“三横五纵”的关键一横,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将填补东部城区南北向快速通道空白,促进汉峪、王舍人等片区产城融合,助力起步区与主城区高效联动。

  低碳转型,引领城市范式。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通过全封闭声屏障、降噪材料应用等创新,成为全国首个“超低噪音高架示范项目”。同时,快速路通车后预计减少30%机动车怠速排放,为“碳达峰”目标提供实践样本。

  “凤舞黄河添动脉,大道如虹启华章”。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不仅是济南破解交通瓶颈的“关键棋”,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从科学论证到绿色施工,从民生关切到城市跃升,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南延工程以系统性思维平衡发展与保护,为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济南方案”。随着工程推进,这座“民生桥”必将成为济南迈向黄河时代的新地标,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戴升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