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徐鹏:以前沿技术突破孤独症诊疗难题|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3:25:00    

(徐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

5月20日,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鹏,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介绍,自己是一名科技助残者,25年来,致力以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突破孤独症等精神残疾的诊疗难题。

“很多朋友听到‘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这些词汇时,会觉得深奥又科幻。事实上,这些技术已经走进现实,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残疾人朋友的生活。”徐鹏举例说,肢体残疾人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实现对轮椅的控制;脊损伤瘫痪病人能在脑机接口的帮助下站立行走等等。

“脑机接口对孤独症这一精神类残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徐鹏解释,很长一段时间,孤独症被认为病因不明、无药可医,直到现在,仍面临诊疗技术不足、康复手段有限的困境。要破解这一难题,单靠某个学科单打独斗远远不够,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

十年来,徐鹏不断发动身边的科学家、朋友加入孤独症的科研工作中,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跨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将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生殖遗传、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结合起来开展孤独症研究,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推广中国的孤独症解决方案。

2021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徐鹏牵头成立了成都市前沿类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4年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我们建立了中国的孤独症脑电数据库,在不久的将来,它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孤独症脑电数据库。”徐鹏介绍,目前团队已研发出两项全球领先技术:一是“无线脑功能评估与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辅助诊断准确率超过90%;二是“孤独症精准神经调控技术”,已为中国、瑞典、日本等国家 3000 余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治疗,治疗有效率超过80%。目前,这些成果已在全国30 多家医院或康复机构进行应用。

徐鹏说,在应用中心,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场景:当孩子们戴上类似眼镜的设备,眼前即刻呈现出生动逼真的虚拟场景。在专业引导下,他们完成精心设计的游戏化任务,与此同时,脑机接口系统已精准捕捉到他们大脑活动的细微变化。通过监测这些变化,一方面可以对小朋友进行诊断,另一方面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实现诊断与治疗的无缝衔接。

“科技的最高使命是让每一种生命都能自由舒展。”徐鹏说,看着多名患者经过诊疗,进入学校学习、慢慢融入社会,内心的喜悦和感动无以言表,未来将继续坚守科研攻关,坚持科技创新为民,“只有当技术创新的红利真正服务于人,让人民更方便、更幸福,‘科技向善’的含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展现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