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建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阅读28位当代作家作品合集《印象端午》(贵州人民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一个深刻的感受是他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深藏着一段属于自己的端午时光,从而给读者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学世界。
在南方,很多人选择在端午节去观潮。图片选自《连环画报·端午节》
庞余亮在《开水中翻滚的粽子》里写道,正是夹杂着糯米、豆子和芦苇叶香气的端午时节,让他在平淡的生活中萌生文学梦想,繁忙的劳作强化了他对白花花、香喷喷粽子的渴望,文字生涯的“另一个世界”也在慢慢发芽。包倬的《端午叙事》主要写他在为端午做准备的“磨面粉”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或许是因为五块钱的丢失让他成为“焦点”,或许是路上与“月亮姑娘”的短暂相逢,让当时年轻的他看到“一生的缩影”。忙里偷闲的端午时刻重新激发他对于远方的幻想。端午节给日复一日的时间之河按下暂停键,赋予时间“逝者如斯”的持久性,并让作家们以回忆的形态凝结在文字里。
“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胡学文在《端午艾叶香》中写到,家乡的端午采艾意味着抢头福,所以日出之前出门,太阳跃出地平线前回家。而在郭文斌的记忆中,采艾要趁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他在《端午》中说,此时艾草上既有太阳蛋蛋,又有露水蛋蛋,分别是天的儿子和地的女儿,双全寓意吉祥如意。在诗人荣荣的家乡,菖蒲是神草,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可以“斩千邪”,传说吕洞宾就是以菖蒲为剑与为害百姓的癞头鼋打斗的。到了散文家李晓君的笔下,菖蒲化身屈原式的“香草美人”,曼妙的身姿惹人爱怜,却也引来一些事端。
透过作家们的笔触,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吃”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和热爱。对于粽子的捆扎,徐坤笔下的东北地区用的是马莲草,王十月笔下的长江南岸则是蒲草,而在庞余亮看来,没有任何绳线的粽子才是“纯粹的粽子”。王干的《在汪曾祺家过端午节》,写高邮人端午吃“五红”,是因为这个时节“五毒”活跃,吃咸鸭蛋、苋菜、河虾、红萝卜、黄鳝等“五红”,可以将之降服。当然,在吃的问题上也讲究因地制宜。当包倬吃包子的时候,胡学文吃的是凉粉,而和晓梅则沉浸在母亲用牦牛肉干制作的美味之中。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忙里偷闲大吃一顿当然是少有的快活。作家们书写端午节,不约而同写到美食,他们对美食的留恋并不仅仅是因为吃本身,而且因为其中蕴含着质朴、动人的情感记忆。刘建东《父亲的端午节》写父亲当年的一句“到时候肯定让你们吃顿好的”,充满了超越枯燥生活的想象力。混合着玉米甜味和小麦香味的“抿曲子”,让儿女们吃出美好的回忆。肖勤的《绵延的疼惜》,写在外婆眼里,粽粑包的是爱,是绵延不断的关心和芳香。端午就是一场生命的接力,一次爱的凝聚。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龙舟竞渡的鲜活场面深深刻印在一代代人的端午记忆之中。刘醒龙的《汨罗无雨》,对“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节日精神给予激赏和向往。端午节里的龙舟赛,是生命强化形式的一种自我表达。对于个人来说,端午节的美好氛围往往烙印下独属自己的生命体验。李元胜的《问心之日》写到,1985年的端午节开启他的自我追问之路,为了诗人梦想他从工程师转行当记者。诗人娜夜回忆起13岁那年的端午节,夕阳时分,陌生人想着“家里人一定在等你吃粽子”,就拉起她的手,送她回家。这一路洞开了她的嗅觉世界,包括汗水味、阳光味、泥土味、田野味,又加入山风味、晚霞味。纯真年代的青涩记忆变成个人独享的端午时刻。
作家们写端午,少不了记下那些朗朗上口的歌谣。“五月里,五端阳;采艾蒿,插在房;屈原溺,汨罗江。”“艾叶香,香满堂;柳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动人歌谣,在历史深处余音绕梁。
“节分端午本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因为屈原,端午成为千百年来诗词歌赋汇集的海洋。诗人李琦的《五月初五》,提及大学老师对屈原的热爱,“他为我们讲屈原时,常常忘记了是在上课。他完全沉浸在屈原的博大深沉、睿智和痛苦之中。……我的老师抑扬顿挫,每一次授课都是那么倾情沉浸”。这位老师领着学生穿越时空,与屈原相逢,而端午节蕴含的文化价值在文学笔墨间得以彰显。从苍茫的汨罗江边一直到黑海之滨,身在异国他乡的诗人高兴被端午记忆萦绕。《端午记忆,或者生命片段》里,他说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与屈原的两个镜头在脑海中不断闪回,“奥维德徘徊于黑海之滨,屈原伫立在汨罗江畔。两位诗人时而各自独立,时而又相互重叠,甚至打破时空,打破语言障碍,开始响彻寰宇的心灵对话”。他们有着同样的出身、相似的经历,也都在诗歌中获得生命的价值。两位跨越时空的诗人在作者的笔下相遇,诗性正义在诗歌中获得一次震撼人心的表达。
正如编者李浩在序言中所说,读者会在这些或有趣或美妙或庄重的文字中“窥见自己”。是的,阅读就是从他者反观自身,再从自身重返世界的过程。在这样的精神流动中穿越日常生活,在端午节的共同记忆中领受诗性,让那些个体经验得以艺术呈现,并且获得新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04日 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日期:2025-09-04 9月3日,位于石家庄的际华三五一四制革制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际华3514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围着屏幕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当战旗方队接受检阅时,车间里瞬间沸腾了!“看着官兵们戴着我们制作的手套,精神抖擞地走过天安门,心里激动又自豪!”技术员焦俊凤语气
日期:2025-08-18 根据“物小情深、文脉留痕——赵珩《五十小物》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经作者审订。承蒙珩公快递来了他的新书。收到书后,我一口气读完,接着推荐给老伴读,他也是一口气读完。《五十小物》中的“物”,与文震亨的《长物志》中的“物”不是一个“物”。《长物志》是一份文人的风雅指南,里面没有什么故事,比如
日期:2025-08-11 阳光讯(记者 高小雨 通讯员 乔丹)走进子洲驼耳巷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浩瀚无垠的紫色黄芩花海,为粗犷的黄土高原陡然织就一袭华美飘逸的绸缎。当夕阳将最后一缕光芒沉入山峦的褶皱间,黄芩花的紫却愈加沉静、愈加深邃,每一片花瓣上都凝结着勤劳致富的光辉。黄芩一直以来是驼耳巷人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乡中药材种
日期:2025-07-26 中经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入华5年已四度换帅,让有“韩国宾利”之称的捷尼赛思(Genesis)再度成为行业焦点。日前,多家媒体报道,捷尼赛思中国CEO朱江已于今年6月底离职,而市场亦有消息称,该职位已由韩国籍高管接任,但捷尼赛思方面至今未对外证实。自2021年第三度入华以来,捷尼赛思中国区掌门
日期:2025-07-16 7月15日,记者获悉,为给小朋友们打造更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继八大山人站之后,南昌地铁3号线在邓埠站、墩子塘站、火炬广场站新增儿童友好闸机通道。记者了解到,儿童友好闸机通道为儿童出行带来专属便利:闸机高度专门针对1.3米以下儿童进行适配设计,搭配专业安全装置,小朋友无需刷卡刷码即可直接快速通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