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娟
“看,这是我设计制作的团扇!运用水墨丹青,描绘了桂林山水。”“这是我手工竹编的首饰盒,打算放到网上义卖。”……4月14日,在桂林市第十一中学八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学生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非遗作品。如今,这样充满活力的场景在桂林众多学校中频繁上演。借助创新的美育课程,非遗在校园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得以传承。
近年来,在桂林市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与引领下,多所学校踊跃探索“非遗进校园”美育特色教学,成效显著。
桂林市第十一中学积极创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开展“美术+非遗+N”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实践,邀请市级非遗“桂林团扇”“灌阳竹编技艺”等多位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担任指导教师。“这些经验丰富的传承人将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带入课堂,手把手教导学生,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该校副校长粟芳介绍,学校还大力鼓励教师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以及大师相互协作、结对搭配,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校本指导手册编写工作。
与此同时,桂林多所学校还充分立足地域特色优势对课程进行资源整合。例如,桂林市第十一中学将桂林团扇、剪纸、竹编、红瑶服饰等非遗项目巧妙融入美术教学体系,并且用AI信息技术赋能“美术+非遗”,构建起一套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深度开发桂林摩崖石刻文化校本课程,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美术教学相结合,推动了摩崖石刻拓印非遗技艺的年轻化表达;恭城中学和龙胜中学则将瑶族文化引入美术教学内容,瑶族服饰、建筑、手工艺品等丰富元素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艺术素材,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民族历史、风俗和精神内涵的了解,增强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同时,各校通过数智技术,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营造虚实互嵌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深层体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核。
美术教学与非遗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美育效果。近日,教育部专家在对桂林进行相关调研指导时认为,“美术+非遗+N”美育校本课程意义重大。一方面,该课程有力地传承了非遗文化,将非遗所蕴含的精神巧妙融入美育过程,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深度融合美术工具与审美创造,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力”等关键能力。
据了解,下一步,桂林市教育部门将继续引导学校深化“美术+非遗+N”课程建设,大力创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让非遗在校园持续“活”下去,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同时,桂林也将凭借在非遗传承与美育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极具价值的可借鉴范例,推动非遗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传承与发展。
来源: 桂林日报
日期:2025-04-19 □本报记者陈娟“看,这是我设计制作的团扇!运用水墨丹青,描绘了桂林山水。”“这是我手工竹编的首饰盒,打算放到网上义卖。”……4月14日,在桂林市第十一中学八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学生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非遗作品。如今,这样充满活力的场景在桂林众多学校中频繁上演。借助创新的美育课程,非遗在校园中焕发出勃勃
日期:2025-04-18 在夏季汛期来临之际,为提高应对暴雨洪水应急避险能力,保障校园师生安全,4月18日上午,济源市黄河路小学举行了防汛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前,学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演练方案,成立了防汛应急演练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召开了由男教工为主的抢险救灾动员会,该校杨蕾副校长对演练活动的认识、细节做了强调,明确了参加演练人员
日期:2025-04-18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历史阶段,高等院校应肩负起人才培育的主体责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渗透至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推进思政教育发展的重
日期:2025-04-17 4月10日,河北金融学院与高顿教育举行CFA实验班签约仪式。河北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朱连才、教务处处长阎东彬、金融与投资学院党总支书记田晓丽、院长郭净及师生代表,高顿集团副总裁舒畅、校企合作事业部华北区总监刘佳森等出席仪式。朱连才在致辞中指出,学校提出了以新金融为核心的应用型、行业性、地方性、国际化办
日期:2025-04-16 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首次提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概念,启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活动。10年来,国家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取得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