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说普通话最标准的是哪个地方(我国普通话最标准的10个省市)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4 10:22:25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方言异彩纷呈,南腔北调,共同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语言文化。

可你说你的川渝话,我聊我的东北腔,到底还是不利于各地人民的沟通交流。于是在建国之后,国家特意设立语言委员会,负责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推广统一标准的普通话。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普通话推广,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只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省市居民的普通话,说得要比其他地方更好些。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我国普通话说得最标准的十个省市,排第一的地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呢!

第一名:河北省

不同于大多数人心中的刻板印象,我国普通话说得最标准的地方,不是首都北京市,而是河北省。尤其是河北承德的滦平县,更是被誉为“普通话之乡”。这里随便一个大爷大妈,普通话说得都比央视播音员地道!

滦平县之所以普通话水平优越,是因为当地方言的语音语调,本身就最接近普通话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滦平县方言几乎等同于普通话本身,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普通话的起源,是从清初就开始形成的“官话”。由于清朝的国家首都是北京,所以“官话”的母本也就是北京话。但是北京话有一大弊端,就是儿化音过多,对南方人很不友好。所以在雍正年间,滦平县抑扬顿挫、平仄有律的优美方言,修正了北京“官话”中拗口的那部分。

建国之后,国家语言委员会延续了这一传统,订立普通话发音标准时以北京话为主,滦平县方言起到了重要的修正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滦平县居民不用特意下功夫学,普通话就能说得比全国其他地方的人都要好,甚至比北京人还要标准得多。

时至今日,滦平县的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八,将其他地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对比北京市的百分之九十五,多出了三个百分点。许多立志于播音主持事业的年轻人,都会特意来到这里学习体验“原汁原味”的普通话,从而促进了滦平县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第二名:北京市

作为我国数百年以来的政治中心,文化重镇,清代“官话”的发源地,北京普通话标准程度屈居全国第二,完全是因为“京片子”里儿化音实在是太多了。国家在订立普通话标准时,为了照顾全国人民、尤其是南方老百姓们的语言习惯,不得不去除掉大量北京话里地域色彩过于浓郁的“京腔”。

尽管如此,北京话和普通话的相似度,整体而言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北京人普通话说得也是数一数二得好。除此之外,北京市有两大独特优势,大大促进了当地普通话的标准化、流通化。

其一,北京市是元明清三朝首都,我国的传统政治中心。政治影响力辐射全国各地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京官说话的语音语调,逐渐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外地官吏入京工作时,为了顺利和同僚沟通交流,也会主动去学习北京话。

其二,经过千百年来的文化积累,北京的通俗文学、诗词戏曲,在中华文艺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京文人创作的市井小说、曲艺话剧被全国各地的人民所欣赏,北京话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力与日俱增。

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双重“强辐射”,使得北京话逐渐成为了全国各地人民沟通交流的“标准音”,进而成为了现代普通话的“母本”。近水楼台先得月,北京市因此成了普通话最先普及的地区,为市民们的标准语言习惯,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名:黑龙江省

众所周知,清帝国的统治阶级,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因此清代的“官话”也颇受东北方言所影响。在此基础上,建国之后订立的普通话标准,也不免和东北方言相似度比较高。

正因为这层历史原因,东北三省的普通话,是除了河北省、北京市以外,说得最为标准的。而在东北地区内部,又属黑龙江省普通话水平最是突出。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的居民,说话抑扬顿挫、平仄明晰、朗朗悦耳。央视不少金牌播音员、主持人的籍贯,就是黑龙江省。

第四名:吉林省

同为东北省份,吉林省的普通话整体水平比黑龙江省稍微差一点儿,这主要是因为该省东部地带的某些居民,平翘舌音的区分不是很清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地聚集了大量的外地移民,以及少数民族。

不过吉林省在大体上,普通话说得还是很标准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建立,不光大大促进了当地普通话的传播推广,也让吉林省通过文艺作品这一渠道,成为了全国普通话教学的“老师”。

第五名:辽宁省

和黑龙江、吉林两省相比,同为东北三省的辽宁省,普通话水平就差很多了。辽宁省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平翘舌音的区分都很不清晰,有的地方甚至平翘舌音和标准普通话完全反着来。

辽宁省的方言,主要分为三大派系。第一派是沿海地区的胶东口音,以大连话最为典型,“海蛎子味儿”满满;第二派是以沈阳、鞍山方言为代表的辽东口音,说话时尾音向上扬;第三派则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铁岭、锦州口音,本山大叔说的东北腔,就是这一类的方言。

纵观辽宁省全境,最接近普通话标准的地方口音,就是辽西的朝阳话了。朝阳方言平仄区分度很好,可惜的是鼻音比较明显,所以达不到标准普通话的水平。影帝范伟在口碑好剧《漫长的季节》里说的,就是辽西的朝阳话。

第六名:内蒙古自治区

又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地方,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普通话水平,会排在全国前列。这主要应该归功于,当年“闯关东”带来的影响。

晚清民国时期轰轰烈烈的“闯关东”运动,不仅使大量山东、华北人口涌入了东北地区,还让不少关东人迁移到了内蒙古东部地带。内蒙古因此不断和东北地区进行沟通交流,文化合作,语言习惯深受东北三省影响,为当地普通话的普及打下了好底子。

第七名:江苏省

终于盘点到了一个南方省份,若论我国南方地区,普通话水平哪省能打头阵,非江苏省莫属了。江苏省的居民普通话说得之所以相对标准,主要仰赖于两点独特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二是教育水平。

江苏省靠近我国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是南方各省里最偏北的省份之一,因此深受北方文化影响,部分城市语言习惯和华北地区趋同。除此之外,江苏省经济发达,居民受教育水平非常高,这也为普通话的流行推广,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助力。

第八名:浙江省

相比江苏省,浙江省在普通话的传播推广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地理位置优势。不过“吴侬软语”的当地方言,没有大的平仄起伏,十分有利于居民朝着标准方向更改口音,为普通话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初始语言环境。

除此之外,同为“长三角”地区的富裕省份,浙江省的居民受教育水平,也是能跟江苏省比个高低的。良好的教育基础,也为当地普通话的传播推广,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第九名:安徽省

同为南方省份的安徽省,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原因,和前面的江苏、浙江两省完全不同,它是得益于历史渊源。

所谓的古代标准语“官话”,并不是清朝首创,早在明代就已经诞生了。而明代的“官话”,是以安徽话为蓝本的。清承明制,清代“官话”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安徽话的影响。而现代的标准普通话,又脱胎于清朝的“官话”,因此安徽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具备一定的“先手优势”。

第十名:天津市

和北京市紧紧相邻的天津市,普通话水平排名竟然如此靠后,甚至不如一些南部省市,肯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天津人之所以说普通话没有想象中那么标准,是因为当地方言里,儿化音比“京片子”还要多。

除了没完没了的儿化音,天津腔平仄不分,也给当地老百姓们的普通话平均水平“倒油”了。天津传统方言里,“四”和“是”是无法进行区分的。那首著名的“十四是十四”顺口溜儿,最初就是为了纠正这一语言习惯而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