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安徽省中部的巢湖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10:39:51    

巢湖位于安徽省的中部,湖面轮廓似一只两角菱,面积为820平方公里,湖泊蓄水量为36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一、巢湖的形成

巢湖地区在距今1,000万年以前的第三世纪时,是一个面积辽阔的构造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有一定的影响,沿构造断裂有安山岩系喷发,局部地方还有辉长岩侵人和玄武岩喷发。

第四世纪初由于受到气候变迁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盆地上升成剥蚀区,同时形成红层剥蚀面。第四纪中期,构造盆地下沉,成为附近山地的集水洼地,然后汇水成为一大水体。

直到晚更新世棕黄色亚粘土堆积后,巢湖盆地受拱曲掀斜运动,地面产生不等量下降。滨湖地带经河川切割,形成波状起伏的岗冲地形,巢湖至此才告定型。

二、湖区气候

湖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5~16.3℃,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湖区气候因受到湖泊水体的调节,与同纬度远离湖泊的地方相比,霜期减少了10~25天,一般无霜期增长19~40天,冰冻日少4~11天,年平均气温大致要高出0.8~1.4℃。

巢湖年平均水位为8.02米(巢湖闸水位站,黄海基面),年内最大水位变幅为4.56米(1969年),最小水位变幅为1.44米(1966年),地表径流的年补给水量一般为20~30亿立方米,最大年补给水量为51亿立方米(1954年)。

湖泊泥沙年淤积量为14~142万吨。巢湖湖水比较混浊,透明度一般变化在0.15~0.25米之间,湖泊多年平均水温为16.1℃。一般年份的冬季,巢湖均有岸冰出现;严寒的冬季,也会出现全湖封冻的现象。1954年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持续达55天之久,全湖封冻,冰厚达30~40厘米,封冻期为50天,人们可履冰而行。

三、巢湖水系

巢湖湖流较弱,流速一般介于0.02~0.07米/秒之间。

入湖河流呈向心状的分布。河流源近流短,区内地势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洪径流的汇流过程,使河川的径流量呈现急剧变化,表现为山溪性河流的特性。

巢湖流域的水系分布很不对称,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烔炀河等河流全来自西部及北部的山地,其中以杭埠河、丰乐河、南淝河为巢河水系的主流,约占整个巢湖流域面积的70%;南部的河流更短,水量也少,有石山河、谷盛河、盛家河、槐林河及兆河等。

巢湖水系之水从南、西北三面汇入湖内,然后在巢县出湖,经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

裕溪河为巢湖与长江的进出通道,全长46公里。1960年在巢县西南的第湖出口处建成了巢湖闸,1967年5月在离裕溪河口4公里处还建成了裕溪闸枢纽工程,包括节制闸、船闸和鱼道等。

巢湖闸与裕溪闸组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级水利枢纽,使巢湖流域220万亩低圩农田免受长江洪水的威胁,提高了圩区排涝标准,并初步解决了沿湖丘陵地区328万亩耕地灌溉的水源: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水深,使巢湖包括裕溪河的入江航道能够维持常年通航。

四、巢湖水产

巢湖主要的经济鱼有梅鲚,银鱼鲔、鲤、鲫、鳊、青、草、鲢、鳙等,鱼产量变化较大。

巢湖闸和裕溪闸的建成,对促进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起了很大作用,但也隔断了回游性和半回游性鱼类以及河蟹的回游通道,致使巢湖鱼产量下降。

1972年在裕溪闸建成了鱼道,且进行人工放流,才促使水产资源有所恢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