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古代人传信息的方式有那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9 18:52:19    


我们先重温一遍"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故事,关于褒姒此女还有个传说。

话说在夏朝日渐衰败的时期,偏偏有两条龙盘踞宫中不走,如何处置依惯例交给负责国运占卜的巫师处理,他占卜的最终结果:驱赶、杀掉、驻留,为大凶;请求龙留下唾液珍藏起来,为大吉。

于是巫师摆好祭祀所用的一切物品,开始诚心祷告,果然两条龙留下唾液就消失了,龙唾液从此装在一个匣子里存放起来,在夏朝传给商朝的期间从来没有人打开过这个匣子。

直到商朝传至周朝,周厉王好奇要开匣验宝,刚一打开只见存放的龙唾液变成一条黑色蜥蜴,爬进皇家后宫,一个六七岁的小宫女碰到了它,其后果是宫女刚成年就未婚生子。

宫女又惊又羞,她根本不做另外打算就将婴儿偷偷地扔在了宫外,刚好有对夫妻路过,看见便把婴儿带回到一个叫褒的小国去了。

这个婴儿长成一个美丽的女子时,褒国有个贵族由于得罪了周幽王,为了弥补便花钱买了少女,并将她献给周幽王,还为她取名为褒姒

凄惨的命运,这也是纵然周幽王使出浑身解数,也"千金难买褒姒一笑"的原因,最后周幽王采用大臣虢石父的计策,同众位诸侯玩起“狼来了”的游戏,逗笑了褒姒末了害的是他自己。


古代烽火台


  • 烽火台在西周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为用烽火传递军情是很快的,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上一个接一个地燃火传递警报,各路诸侯见到烽火必须及时派兵前去抵抗敌人

用烽火传递敌情的办法出现在西周时期,周王把部分土地和平民,以及奴隶分给同姓或异姓的贵族,封为诸侯,服从王命并承担保护王的义务,因此当时的传递信息工具就是烽火台,在军事要塞和通往要塞的路上,每隔一定的距离便有一座烽火台。

所以,周幽王确实玩的太过了......

用烽火传递军情的好处

汉武帝时期,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几十万大军分头出击匈奴时,进军信号方式就采用举放烽火,而这个信号从河西(今甘肃)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今辽宁),所用时间仅为一天,说明这个方法的好处在“快”字上面。

汉朝边防地区的烽火台规模很大,据记载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便是一城寨,规模大自然管理制度也要跟上,周幽王的举动是万万不能再发生,跟着相关制度出台了。


位于长城上的烽火台


燃放烽火的规定

汉朝绝对是“用烽火传递军情”此办法的忠实拥护者,在甘肃一些地区的汉朝烽燧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记载着相关内容的简册。

比如记者举放烽火的条例规定了白天放烟,夜晚举火;敌人数在五百以下的放一道烽火,人数在五百以上的放两道烽火;所有烽火台的机构都按照行政区域,由各郡的太守管辖;太守下面设有都尉、鄣尉、候官、候长、燧长等各级军官,配一定数量的兵卒来进行管理等等。

这种方法不但汉朝使用,直到明朝及清朝在很多地方也在使用,例如山东的烟台,因为明朝时期在这里设置狼烟烽火台,故得了此名。

  • 综上所述,烽火传递消息的方法多用于战事,那么古代还有什么方法来进行消息的传递与沟通呢?

盘点历史上各朝代的信息传递

社会发展,很多时候建立在有效的信息传递基础之上,如今这完全不是问题,古代时期是不是困难重重,其实不然。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已有驲(同-日)传制度。(最早开始有乘车传递消息的,叫驲、传,还有乘马传递信息的,叫递、驿,后来主要是采用乘马传递,所以统一称驿。)



① 周朝的快递

在大道上大约每隔三十里设一个驿站,配备良马,专门负责传递官府的文书,接待来往的官吏,以及运送货物等等,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了。

② 秦朝的快递

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各地都建有驿站,有各级官吏负责管理,秦始皇修大道、开河渠、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促进了快递邮驿的发展。

③ 汉朝的快递

驿站不仅是传递文书的机关,同时增添了住宿的功能;

制度上更加完善,所传递的文书分等级执行传递的快慢,如凡注明“吏马驰行”属于紧急文书,有专人快马传递,凡注明“以邮行”的是普通文书,相当于如今的平邮。


古代驿站也是客栈


④ 唐朝的快递

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铺设,直达边境地区,也是大约三十里设有一个驿站,当时大致有驿站一千六百多处,工作人员多达五万人以上。

驿站分为三种:陆驿、水驿、水陆皆有。

驿站硬件设施:驿舍、驿马、驿船、驿田。

这个时期快递得到空前发展,如遇紧急事情,驿马一天可传递三百里以上,速度极快。

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反唐,当时唐明皇和杨贵妃正在陕西临潼的华清宫玩乐,两地距离差不多三千里,而唐明皇仅在五六天内就得到这个消息,惊人的速度(每天五百里)。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唐·岑参}


驿使


⑤ 宋朝的快递

增设“急递铺”,特点是昼夜不停,专门送紧急的军事文书,全国军事要道上每隔十里设有一个,送达之人按照严格的保密制度,将皇帝下达的重要军令,直接传到前线打仗的将领手中。

可谓是 -- 铺铺换马,铺铺换人,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岳飞当时就是让此急递铺送达的皇帝十二道命令召回,死于贼子之手,那是一道接着一道的皇帝圣旨,全是流星飞马来报。

⑥ 明清时期的快递

这里要插入一个小故事: 1976 年,湖北云梦的一座战国晚期墓葬里,出土两件木牍家信,一个叫黑夫和一个叫惊的这两人,写给家里报平安说近况的信,还要家里买布做夏衣托人带给他们,或者托人带钱给他们也可以,信的结尾也是向亲朋好友问了好。

  • 当时这种家信是第一次发现,但告知了一个信息,即是古时候民间通信相当困难,一般只能托人捎带。

所以,明朝出现了专门为民间信息传递服务的“民信局”,并且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其业务也是做得蒸蒸日上,全国大小规模不等的民信局就有几千家,直到 1934 年才淘汰掉,现代的邮政逐渐发展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