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山西崇福寺在哪里(朔州八景之首崇福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10:23:38    

来朔州千万不要错过崇福寺。崇福寺坐落在朔州古城中心地带,这是一座起建于唐代,好多辽金时期文物还保存至今的一座非常有看点的古寺。

崇福寺位于山西省朔州老城东大街,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山西省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相传由“门神”尉迟恭奉敕建造,辽代曾为林牙太师府署,统和年间复为僧舍,金代扩建,明崇祯四年知州翁应祥题额“林衙古刹”,位列“朔州八景”之首。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及现代屡有修茸,方成今日之状。寺内五进院落,十大殿宇,古典建筑奇巧壮观,布局疏朗,气势恢宏。精华之所在弥陀殿完整保存了金代木构件、雕花窗棂、彩塑、背光、壁画、匾额等原作,堪称中国辽金建筑中的珍贵巨构,被世人誉为“金代文化艺术殿堂”。

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从山门一直到最后的观音殿,这里最年轻的建筑都是清代的。一进一进的院落层层递进,你的观感会一次一次被惊叹号打开。山西真是古建丰富,这样一座不起眼、没有什么名气的古寺,竟然让我如此的惊艳!

进了山门,第一座大殿是建于唐代、清代重构的金刚殿。单檐悬山顶建筑,殿内内供奉着四大天王和三大士。金刚殿的牌匾是蓝底上金字,看着很是独特。

走过金刚殿,后面则是千佛殿。千佛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鼓楼和钟楼。两座楼都是明代建筑。左面钟楼里面的大钟是清代的,右面鼓楼里的大鼓是则明代的。

千佛殿原名藏经阁,始创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现为明洪武年间遗物。

其建筑非常的优美而独特。这是一座双层飞檐歇山式建筑,朱墙碧瓦,屋脊上有精美的雕饰。在两端的鸱吻和中间吞脊兽中间,仿佛相互吞吐着,看起来很是神奇。

这座楼阁的二层还有一个露台,仿佛仙宫琼台一般,看着很有仙气。

进入大殿,眼前出现一尊独特的铜弥勒佛。这座弥勒佛是由几千公斤的纯铜打造的,也算是这崇福寺一宝。佛的头顶上有一座仙宫楼阁,是纯木构的古物。其结构复杂、巧夺天工、精美无比,能保存至今并如此完好,真不愧是个奇迹。柱子上还隐约能看到当年雕刻的龙纹,虽然岁月的痕迹让它已经斑驳,但是其精工巧作真是让人不禁赞叹,简直太美了!

殿的两侧各有四尊石佛或菩萨像,这些石像虽然已经残缺不全,有的断臂,有的缺头,但却能让人感受到他们与众不同的美。他们的面部和我们常见的佛像很不一样,很有少数民族甚至异域的风格,明显是辽金时期创作的,融合了草原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些石像造型相当精美,如果保存完好,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千佛殿的后一进院落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左侧是地藏殿,右侧是文殊菩萨殿。这里的大雄宝殿不同于其他的寺院,看起来并不是寺院里最气派的建筑,也许是由于它前面双层的千佛殿太过高大了。

但这座大殿也同样让人不可小视。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三尊佛像给镇住了。释迦牟尼佛面相庄严安详,尤其是其身后的背光很是与众不同,背光上面满是浮雕的朵朵莲花。其中五朵盛开的大莲花,二蓝三粉,甚是耀眼。背光边缘还有十朵或11朵小莲花。最中间的佛像。顶部还有一尊看起来不知道是护法还是罗汉呢?这种在顶部的造型看着很是奇特。

屋子的一角还有一位身着明朝官员服饰的男子端坐着,也不知道他是谁,为何会被塑在这里?

大雄宝殿的后面就是崇福寺中最精华的部分,始建于唐代,在辽、金石重构的弥陀殿。弥陀殿是整座寺院中最宏伟的一座建筑,是全寺的重中之重。其屹立在高达两米多的石台之上,高大雄伟的建筑在蓝天下熠熠生辉。

殿前门楣上悬一幅巨大的牌匾,上书“弥陀殿”三个大字,非常的震撼。弥陀殿有五大金代原物珍宝,这就是其中一宝,号称亚洲第一大匾,高达4.2米,宽2.7米。为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原物。其云纹包边,蓝底金字,古朴大气,弥足珍贵。

第二就是弥陀殿顶部的琉璃脊饰,其尺寸硕大,造型多样,保存至今依然色彩亮丽,堪称一绝。

正中间脊刹的上部为三米多高钵座加宝珠,下面是脚踏祥云、双手抱拳的金刚,左右是两两相背的吞脊龙头兽。

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形象勇猛的琉璃武士,竟然也都有一米五高,远远望去像是一个小小的点儿,有点看不清的小人。

其蹲伏向外张望,仿佛观察着敌情。

正脊两端的蟠龙鸱吻,也有3米高,雄踞左右,起到驱邪镇火的作用。

顶部四周的四条垂脊和戗脊上都有垂兽、戗兽以及滴水兽。


还有八仙分布在四条戗脊上,也是讨一个好彩头,寓意仙人无处不在。

大殿内部也是非常的精彩。大殿窗棱的图案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技法高超。这些窗棱从大门中缝两两对称,有雪花、三角、铜钱、椒眼、菱花等十五种图案之多。

图案看似是一幅幅规整的图案,排列整齐,但你仔细看细节,每一个花朵、每一片雪花都是不同的,蕴含着大千世界,博大精深的深刻道理,让人不免感叹造化之神奇。

所以这窗棂构图严谨奇巧、技法高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金代雕花棂窗,绝无仅有,称得上古建史上难得的珍品。此为第三宝。

进入大殿,再次就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殿正中有三尊大佛,坐佛高九米,而身后的背光竟然高达13米,也就是4层楼高。这佛像就是弥陀殿的第四宝。

佛像由实木作底架,上面作泥塑。其底座层层叠叠,仿佛是一层层镂空雕刻出来,像是镂空雕刻的工艺品,做工相当的精湛。底座上有力士、花朵等图案,看着很是精美。

大佛后面的背光,是由藤条编织的,孔雀蓝色,像是用孔雀羽毛尾巴做成的,看起来雍容华贵。尤其在中央的阿弥陀佛,其背光上还有13个立体的飞天,精美绝伦。

你数数,现在只剩下11个了。背光中间有一个黄色的圆盘,像是一个月亮。据说这个位置当年是一尊佛像,被日本鬼子偷走了,另外两个飞天也不翼而飞了,让这美丽的佛像大打折扣,想着都是可惜。

不仅中央的阿弥陀佛非常的高大威严,其身边环绕着的胁侍菩萨和哼哈二将,也生动传神。

胁侍菩萨有四米多高,衣着华丽,仪态端庄,面部饱满,神情优雅。

很多号称东方维纳斯的佛像,都不及过她的优美,传神。

两边的哼哈二将有六米高,身体略微前倾,衣衫的丝带飘落在地上,正好对身体有一个支撑的作用。站在其面前,巨大的身形,一种压迫感向观摩者袭来,更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让人肃然起敬。

大殿侧面和后面一圈全是金代的原版壁画,这里的壁画面积多达327平米。虽然我在其他的寺庙中也看到过很多壁画,有些也非常精美,但是和这个金代的壁画比起来,对我的震撼还是逊色不少!

这些壁画笔法古朴亦独特。我第一次看到了长得像草原少数民族的佛陀画像,他们是袒胸露背,一看却是男性的模样,尤其是嘴角边的胡须,让人忍俊不禁。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带胡子的佛像,长相也很具蒙古等少数民族男性健美壮硕的特点,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佛像的认知。

据管理人员讲,作为弥陀殿的第五宝,这满墙的壁画中,最漂亮的还要属左侧南墙边的千手观音像,他每只手都画的非常的逼真,而且每只手拿的法器都不相同。可惜大殿里面灯光太昏暗了,根本看不清,只能大概看到了一个观音的模样。

网图侵权必删

这座弥陀殿真的是太精彩了,巨匾,脊饰,窗棱,佛像,壁画,随处都是惊喜,让人真的不知道如何赞叹!

弥陀殿后面是观音殿,和弥陀殿一样,都是整座寺庙里最古老的建筑,也是金代的。

虽然观音殿里的塑像是清代以后塑的,乏善可陈。但是观音殿的建筑,确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它也是采用了减柱法建筑的杰出代表。这种结构的精妙之处,就是从屋脊用双人字的架构把重量分散到其他两根柱子上,从而去掉了一排柱子。这种中国古代独有的高超的技艺,让我不禁赞叹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建筑水平。

殿外的院落里散落着不少残缺的古代佛像、石狮子、石碑和石刻等文物,应该是还在整理修缮过程中,相信将来的崇福寺会更精彩。

一座座神秘的大殿在我面前全部揭开了面纱,虽然一座寺庙让我已经参观了2个多小时,但还是意犹未尽,久久不能平复被惊艳的情绪,于是在大殿周遭恣意地欣赏这些流传至今的瑰宝。感慨世事变迁的同时,也庆幸自己还能看到古人留存给我们的记忆,这些精美的文化已经流传千年,希望还能再流传一千年、一万年,让中华文化之血脉永远奔腾不息。

景点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票价:免费(如需讲解40元)太良心了。

游览指数:5星

参观时长:1-2小时

相关文章